全球上市公司正經歷一場空前的比特幣購買熱潮,許多面臨困境的公司開始將數字貨幣視作提升股價和融資能力的關鍵。無論是生物技術企業、黃金開採商、酒店業者還是電動汽車生產商,都在模仿MicroStrategy的成功案例,通過大量購入比特幣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根據加密貨幣諮詢公司Architect Partners的統計,截至8月5日的一年中,共有154家上市公司籌集或承諾籌集了總計984億美元的資金用於購買加密貨幣,而之前僅有10家公司籌集了336億美元。這一趨勢在特朗普政府全力支持數字資產行業的背景下愈發顯著。
對於許多處境艱難的公司來說,購買加密貨幣似乎是吸引投資者關注並提升股價的有效手段,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
然而,這種通過債務融資大量購買比特幣的策略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有人將其與1998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相提並論。有分析人士警告,如果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這些高槓杆的企業可能無法償還債權人,從而對整個比特幣生態系統造成系統性影響。
MicroStrategy的巨大成功成爲了這一趨勢的推動力。自2020年以來,其創始人Michael Saylor幾乎每週都在購入比特幣,並舉辦會議鼓勵其他企業效仿。MicroStrategy目前的市值約爲1150億美元,幾乎是其持有比特幣價值的兩倍,公司股價在五年內增長超過3000%。
僅在上週,MicroStrategy就購入了價值25億美元的比特幣,這是其歷史上第三大單筆購買。這種成功模式激勵了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庫存公司”的出現。
許多新加入者甚至模仿MicroStrategy,將網站顏色改爲比特幣的橙色,並提供顯示其持有代幣數量、價值和其他重要指標的數據儀表板。就連特朗普本人也參與其中——他的家族媒體公司在7月籌集了20億美元用於購買比特幣和相關資產。
對於處境艱難的公司而言,購買加密貨幣成爲吸引投資者關注和提升股價的有效方法。法國半導體公司Sequans Communications籌集了3.84億美元用於購買比特幣,股價因此一度上漲160%。
大多數新加入者都是之前沒有加密貨幣經驗的普通企業,但其持有的數字資產價值遠遠超過了公司的實際盈利。
美國熱能公司KULR Technology市值約爲2.11億美元,儘管今年前三個月運營虧損940萬美元,但持有約1.18億美元的比特币。英國網站設計公司The Smarter Web Company在截至4月的六個月內淨利潤僅爲9.3萬英鎊,但由於持有價值2.38億英鎊的比特幣,其市值約爲5.6億英鎊。
投資者願意爲這些擁有加密貨幣的公司支付溢價,這突顯了他們對這些公司價值的看法。
對投資者來說,“每股比特幣”——即每股公司股份持有多少比特幣——成爲了衡量成功的新指標。Off The Chain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Brian Estes表示:“這歸結於速度。目标是增加你的每股比特幣,能夠最快做到這一點的公司獲得了最大的溢價。”
然而,這種快速增長已經讓一些投資者擔心市場過度飽和。Estes將當前情況比作“1998年的互聯網泡沫”,當時公司紛紛重新包裝爲網絡優先企業以吸引注意力。
投資銀行Natixis CIB的技術和數據專家Eric Benoist警告說:“風險在於比特幣崩盤。”在這種情況下,股價也會下跌,如果公司無法償付債券持有人,投資者將損失資金,“這可能對比特幣生態系統造成系統性影響”。
加密貨幣做市商Keyrock的首席執行官Kevin de Patoul建議投資者對此保持現實態度:“你向一個系統注入了巨大的風險,而這個系統最終幾乎沒有任何支撐,除了資產的持續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