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舞臺發生戲劇性變化,高市早苗意外贏得選舉,市場焦點轉向可能改變日本經濟版圖的新政策——“早苗經濟學”。
高市早苗意外成爲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新任總裁,預示着“早苗經濟學”經濟政策的即將實施。
根據追風交易臺的消息,野村證券在10月5日的報告中指出,市場將這套政策視爲前首相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的延續,但更加傾向於財政擴張,其對日本貨幣政策、財政紀律及日元匯率的深遠影響引起了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報告分析顯示,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的勝選出乎市場預期,多數人原本預計小泉進次郎會勝出。高市預計將在10月15日左右被提名爲首相,並迅速着手處理外交與內政議程,包括月底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面。
這一政治變動直接影響了外匯市場。分析師預測,短期內市場可能出現日元拋售,推動美元兌日元匯率觸及150的關鍵水平。因此,該行建議結束自7月21日以來的美元兌日元空頭交易建議。
市場接下來的關注點將是高市內閣的關鍵人事任命,尤其是財務大臣的人選,以及她對日本央行政策獨立性的公開立場。這些信號將決定日元疲軟趨勢的持續性,併爲“早苗經濟學”的真實面貌提供初步線索。
報告指出,“早苗經濟學”的核心框架由三大支柱構成,類似於“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
第一,是通過投資增強國家危機管理能力並促進經濟增長;
第二,是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但高市強調將通過增加稅收和有效利用政府現有資金來籌集資金,避免增加日本國債的發行;
第三,是明確政府對貨幣政策的責任,而日本央行在選擇具體政策工具上擁有自主權。
報告指出,儘管兩者結構相似,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安倍經濟學將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放在首位,而“早苗經濟學”似乎更專注於財政擴張,特別強調“抗擊通脹的措施”,例如增加對地方政府的補貼和引入可退還的稅收抵免。
對於市場高度關注的日本央行政策走向,野村證券認爲,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場與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的觀點相容。
報告分析稱,高市早苗和植田和男都認爲,日本目前主要面臨的是成本推動型通脹,而實現2%通脹目標所需的需求拉動型通脹尚不充分。這一立場與日本央行內部鷹派委員田村直樹和高田創的觀點形成對比。
因此,野村證券維持其核心預測,即日本央行將在2026年1月進行加息,隨後暫停一年。
然而,報告也提示了潛在變數:如果日元在“早苗經濟學”下持續快速貶值,或股市上漲提振經濟前景,加息時點可能提前至2025年12月;反之,如果政府在推行財政擴張時不希望看到利率上升,則可能增加加息的阻力。
在外匯策略方面,野村證券預計,由於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以及市場對日本央行近期加息的預期降溫,日元將面臨短期拋售壓力,美元兌日元可能嘗試突破150水平。
日元疲軟能否持續,將取決於高市未來的公開表態。
報告認爲,如果她釋放出尊重央行獨立性的信號,美元兌日元的上行空間可能在150附近受限。相反,任何被解讀爲試圖遏制或阻止央行加息的言論,都可能推動匯率進一步走高。
同時,高市對“抗通脹措施”的重視,也可能促使政府默許加息以抑制日元過度貶值。投資者的目光將緊盯高市的言論以及10月8日行長植田和男的公開講話。
展望未來,報告認爲近期日本國內的關鍵事件有:
首相提名: 預計在10月15日左右。
外交活動: 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於10月27日至29日訪日,屆時雙方將如何處理包括日本對美550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FDI)在內的關稅協議,將是市場焦點。
補充預算: 新政府預計在11月下旬制定2025财年的補充預算案,其具體內容將揭示財政擴張的實際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