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是被光伏行業“小作文”支配的一天!美國的七朵金花AI閉環左腳踩右腳都能上天,何況我們光伏昨天的上漲並非只是空對空。

昨天的小作文仍然毫無新意——光伏行業又開會了。但是,光伏概念股還是喫這一套的,沒有意外地又上漲了一波。

到底是誰發的小作文?爲什麼會有小作文?據說,直到今日午間,參會人員(會議期間不允許帶手機、電腦、智能手錶等電子產品)才知道正在大盤調整之際,光伏概念股竟然意外上漲了。他們中有人強烈懷疑,散佈小作文的人或者機構,就是在藉着會議之機操縱股價。

爲什麼這樣一場行業反內卷的工作會議,反覆強調一定要保密的會議,每次總有小作文能夠提前釋放呢?

謠言的價值,在於“填補信息缺口”——當人們對某一事件的認知存在“空白”(如突發事故、未知風險),且正規渠道(官方、媒體)不能及時提供清晰、全面、準確的信息時,個體爲了緩解 “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甚至會主動通過謠言來 “完善認知”。這就是謠言的土壤。

當然,反內卷工作很辛苦,有很多工作不足爲外人道,而這恰恰就給了有操縱市場之嫌的人們以可乘之機。上涨當然是好事,但基於謠言的上漲卻有可能好事變壞事。

趕碳號提個不成熟的建議,我們不妨嘗試,即使這樣的會議必須要保密,在會後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像包括工信部等部委那樣,在官微上發佈一個會議紀要,給行業以信心。另外,有關方面在注意到市場中的虛假信息,要第一時間闢謠。如果建立這樣一個機制,也許以後小作文就再也沒有生存空間了。

不管怎樣,行業媒體職責所在,趕碳號詳細說道一下昨天的小作文,儘可能地消除信息差。粉絲朋友們、家人親人們,大家以此自行判斷當下光伏行業的溫度和預期。

01 光伏反內卷!各環節的成本或將公佈!

回顧市場傳聞,昨天的小作文主要有兩個。

其中一條是光伏行業協會的月度會議。會議連續開了3天,週二、週三和週四。

既然稱爲月度工作例會,自然會議規格定位於工作人員參加。參會人員一般來自公司的市場部、戰略部、董辦、證券部等,各家公司的老闆都沒有參會。

一般像這種月度會議,就是各家企業彙報自家情況,然後再逐條逐款討論接下來如何自律。

所以,本月的月度工作例會,也沒有例外,仍然圍繞着“限產”、“限價”兩個話題展開。說白了,就是討論配額(限產)、測算成本(限價)。

有趣的是,昨天中午的時候,坊間竟然傳出會議進展的“消息”——“傳:確定了新的成本限價,標杆成本50.89,n緻密57-58。”这条消息傳得很快、很廣,一時間也沒有人鑑定真僞。

向某位參會人員求證,昨天的會議肯定沒有談到過緻密料,另外協會現階段也不會就各種硅料的成本覈算得這麼精細。

當然,50.89元/公斤的成本這一說法,行業內以前一直就有。趕碳號個人也認爲,50.89元/公斤的標杆成本價是比較靠譜的。可參考的對象是2025年上半年大全能源上半年多晶硅的單位成本,即55.07元/公斤。

據瞭解,本次月度工作例會,或將覈定並公佈光伏各個環節的成本價,明天重點討論硅片、電池、組件環節的成本,後天或許纔會重點討論硅料。

不要說局外人對於光伏行業的會議感覺模糊,其實就連參會人員也覺得模糊。每次協會組織開會都強調“紀律”、“保密”,不能拍照、錄音、錄像,有關各個環節成本覈算的公式,往往也是一閃而過,參會人員根本記不住,最多隻是記住一個大概的結論。與會者各回各家後,再與同事們討論如何降本。

當然,搞不清楚公式細節的只是沒有參會的企業,協會和牽頭的各家頭部企業參與度都很高,自然都是清楚的。所以,這樣的內部會議,會前會後就會有人借題發揮,小作文聞風四起,也就不足爲怪了。

趕碳號客觀地說,協會的工作很辛苦。爲了光伏行業早日走出低谷、實現困境反轉,實現高質量發展,真的是拼了。他們爲推動光伏反內卷前前後後做了大量工作,期間也承受着種種壓力,甚至非議,各中甘苦如人飲水。趕碳號在此要爲他們點一個贊。難的事如果真的做成纔有意義,事在人爲。

據瞭解,當下光伏各環節的成本測算公式已經越來越科學了,參會企業們也基本掌握了光伏產品成本的核算方式,同時也可以此推算出研發、人工、物料、設備折舊等各項數據的具體數值。

上面提到,硅料的成本估計會在50.89元/公斤,組件的成本估計會定在0.75元/W。當然,這事還沒有最終敲定。等會議結束之後,協會應該會正式公告。

硅料的最低價標準容易達成共識,但是組件限價的制定存在一定難度。原因很簡單,組件漲價實在太難了。

之前,光伏行業協會覈算的組件成本價有0.68元、0.69元、0.71元,總之一直在漲價。但在事實上,光伏組件的價格沒有真正漲起來,“陰陽合同”、“買十送一”之類的套路一直在上演——大企業此類行爲居多。現在實際執行的組件價格,約爲0.68元,甚至0.66元、0.65元。

大家都想組件漲價,但市場能不能接受呢?組件企業自己並沒有多少信心。此外,有關之前行業人士建議的出口限價問題,這次會議上沒有討論。協會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管不了!

反內卷,千頭萬緒。趕碳號真心希望,相關方面要像管制鋰電設備那樣,把組件的出口價格管起來,至少不能低於成本價出口!

02 “限產”,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各家企業在不低於成本價銷售(或直接稱漲價)這一問題上,容易達成統一意見。

但是,在限產上,仍有較大的矛盾。這也是每次光伏行業協會開會討論的重點。這中間肯定有討價還價、斤斤計較、針鋒相對……

所以,不光是老闆沒時間,這種會議實際上也不太適合老闆親自參加,所以只能由各家公司的中高管來參會。

此前,有些企業不願意執行限產約定,趕碳號也報道過這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茲事體大,在這裏就不重複了,懂的都懂。

現在的問題是,一體化企業和專業化企業之間,逐漸產生了明確的對立情緒。

事情是這樣的:光伏各個環節都虧錢,限產其實都是減虧,大家的基本立場是一致的。但是,現在硅料價格上漲了,部分硅料企業開始有了利潤,硅片環節也普遍產生了利潤了;而電池片、組件兩個環節仍然是虧損的。

與專業化企業不同,一體化企業會面臨如下困境:若是一刀切地執行限產,保持一樣的開工率,那麼會導致自己可以賺錢的硅片產能閒置(低開工率),而要向專業化企業去購買硅片。一體化企業肯定不願意這樣幹。

可是,若允許一體化企業的各環節產能優先滿足自身產能需求(自供自足),而不受開工率限制,專業硅片企業肯定又會反對,畢竟要一碗水端平。

就這樣,一體化企業和專業化企業的矛盾逐漸公開化、普遍化了。

這的確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趕碳號覺得,對立的兩方的訴求都有合理性。那麼,究竟犧牲誰的利益呢?如何取得平衡呢,原則又是什麼?理不辯不明,畢竟硅片配額關係着企業的生死存亡,經營績效。

此處插一句,有一家在硅料低價週期內囤積硅料的硅片企業,業績應該不錯。光是囤積硅料這一項,就能給某公司帶來約10個億的利潤。以前有硅片企業因囤料死,現在就有人因囤料生。

03 光伏企業的基本面,真的在改善嗎?

昨天還有一則消息是來自政策層面,傳聞近期《關於加強光伏產能調控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產業【2025】1217號)發佈了。

一則小作文稱:傳1217文件:6個部門(有生態環境部,2個金融部門)共同出臺去產能的文件已下發到各個大廠,沒有提到具體的淘汰標準,企業要明確站位,不支持的就會被淘汰。沒有明面上的目標,計劃產能開工率爲65%。

光伏股票又大漲!光伏行業昨天究竟開了一場什麼會? - 圖片1

據趕碳號瞭解,該文件或爲一則內部通知,各省情況或有不同,產能開工率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硅料的價格起來了,股價的熱度也起來了,光伏的春天,真的要來了嗎?

一切取決於組件價格。若價格漲不起來,光伏的基本面就難言改善。更令人擔憂的是,裝機下滑帶動組件需求放緩,以及複雜多變的貿易環境。

種種跡象顯示出,光伏製造企業的財務壓力實際上越來越大。有的甚至是頭部企業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而在整整四個月前、在今年6月上海SNEC時,情況似乎還沒有現在這般嚴重。接下來的三季報以及2025年的業績預告,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趕碳號認爲,光伏反內卷行動,“開會”確實有助於解決問題,有助於團結士氣、提振信心,但更需要拿出切實的市場對策。光伏行業必須要經歷一輪有規模的兼併、收購、重組,出清落後產能,才能實現供需平衡,而不是齊步走,一起熬。

本文作者:小海浪,來源:趕碳號科技,原文標題:《光伏股票又大漲!光伏行業今天究竟開了一場什麼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