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是被光伏行业“小作文”支配的一天!美国的七朵金花AI闭环左脚踩右脚都能上天,何况我们光伏昨天的上涨并非只是空对空。

昨天的小作文仍然毫无新意——光伏行业又开会了。但是,光伏概念股还是吃这一套的,没有意外地又上涨了一波。

到底是谁发的小作文?为什么会有小作文?据说,直到今日午间,参会人员(会议期间不允许带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才知道正在大盘调整之际,光伏概念股竟然意外上涨了。他们中有人强烈怀疑,散布小作文的人或者机构,就是在借着会议之机操纵股价。

为什么这样一场行业反内卷的工作会议,反复强调一定要保密的会议,每次总有小作文能够提前释放呢?

谣言的价值,在于“填补信息缺口”——当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认知存在“空白”(如突发事故、未知风险),且正规渠道(官方、媒体)不能及时提供清晰、全面、准确的信息时,个体为了缓解 “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甚至会主动通过谣言来 “完善认知”。这就是谣言的土壤。

当然,反内卷工作很辛苦,有很多工作不足为外人道,而这恰恰就给了有操纵市场之嫌的人们以可乘之机。上涨当然是好事,但基于谣言的上涨却有可能好事变坏事。

赶碳号提个不成熟的建议,我们不妨尝试,即使这样的会议必须要保密,在会后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像包括工信部等部委那样,在官微上发布一个会议纪要,给行业以信心。另外,有关方面在注意到市场中的虚假信息,要第一时间辟谣。如果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也许以后小作文就再也没有生存空间了。

不管怎样,行业媒体职责所在,赶碳号详细说道一下昨天的小作文,尽可能地消除信息差。粉丝朋友们、家人亲人们,大家以此自行判断当下光伏行业的温度和预期。

01 光伏反内卷!各环节的成本或将公布!

回顾市场传闻,昨天的小作文主要有两个。

其中一条是光伏行业协会的月度会议。会议连续开了3天,周二、周三和周四。

既然称为月度工作例会,自然会议规格定位于工作人员参加。参会人员一般来自公司的市场部、战略部、董办、证券部等,各家公司的老板都没有参会。

一般像这种月度会议,就是各家企业汇报自家情况,然后再逐条逐款讨论接下来如何自律。

所以,本月的月度工作例会,也没有例外,仍然围绕着“限产”、“限价”两个话题展开。说白了,就是讨论配额(限产)、测算成本(限价)。

有趣的是,昨天中午的时候,坊间竟然传出会议进展的“消息”——“传:确定了新的成本限价,标杆成本50.89,n致密57-58。”这条消息传得很快、很广,一时间也没有人鉴定真伪。

向某位参会人员求证,昨天的会议肯定没有谈到过致密料,另外协会现阶段也不会就各种硅料的成本核算得这么精细。

当然,50.89元/公斤的成本这一说法,行业内以前一直就有。赶碳号个人也认为,50.89元/公斤的标杆成本价是比较靠谱的。可参考的对象是2025年上半年大全能源上半年多晶硅的单位成本,即55.07元/公斤。

据了解,本次月度工作例会,或将核定并公布光伏各个环节的成本价,明天重点讨论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的成本,后天或许才会重点讨论硅料。

不要说局外人对于光伏行业的会议感觉模糊,其实就连参会人员也觉得模糊。每次协会组织开会都强调“纪律”、“保密”,不能拍照、录音、录像,有关各个环节成本核算的公式,往往也是一闪而过,参会人员根本记不住,最多只是记住一个大概的结论。与会者各回各家后,再与同事们讨论如何降本。

当然,搞不清楚公式细节的只是没有参会的企业,协会和牵头的各家头部企业参与度都很高,自然都是清楚的。所以,这样的内部会议,会前会后就会有人借题发挥,小作文闻风四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赶碳号客观地说,协会的工作很辛苦。为了光伏行业早日走出低谷、实现困境反转,实现高质量发展,真的是拼了。他们为推动光伏反内卷前前后后做了大量工作,期间也承受着种种压力,甚至非议,各中甘苦如人饮水。赶碳号在此要为他们点一个赞。难的事如果真的做成才有意义,事在人为。

据了解,当下光伏各环节的成本测算公式已经越来越科学了,参会企业们也基本掌握了光伏产品成本的核算方式,同时也可以此推算出研发、人工、物料、设备折旧等各项数据的具体数值。

上面提到,硅料的成本估计会在50.89元/公斤,组件的成本估计会定在0.75元/W。当然,这事还没有最终敲定。等会议结束之后,协会应该会正式公告。

硅料的最低价标准容易达成共识,但是组件限价的制定存在一定难度。原因很简单,组件涨价实在太难了。

之前,光伏行业协会核算的组件成本价有0.68元、0.69元、0.71元,总之一直在涨价。但在事实上,光伏组件的价格没有真正涨起来,“阴阳合同”、“买十送一”之类的套路一直在上演——大企业此类行为居多。现在实际执行的组件价格,约为0.68元,甚至0.66元、0.65元。

大家都想组件涨价,但市场能不能接受呢?组件企业自己并没有多少信心。此外,有关之前行业人士建议的出口限价问题,这次会议上没有讨论。协会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管不了!

反内卷,千头万绪。赶碳号真心希望,相关方面要像管制锂电设备那样,把组件的出口价格管起来,至少不能低于成本价出口!

02 “限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各家企业在不低于成本价销售(或直接称涨价)这一问题上,容易达成统一意见。

但是,在限产上,仍有较大的矛盾。这也是每次光伏行业协会开会讨论的重点。这中间肯定有讨价还价、斤斤计较、针锋相对……

所以,不光是老板没时间,这种会议实际上也不太适合老板亲自参加,所以只能由各家公司的中高管来参会。

此前,有些企业不愿意执行限产约定,赶碳号也报道过这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兹事体大,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懂的都懂。

现在的问题是,一体化企业和专业化企业之间,逐渐产生了明确的对立情绪。

事情是这样的:光伏各个环节都亏钱,限产其实都是减亏,大家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但是,现在硅料价格上涨了,部分硅料企业开始有了利润,硅片环节也普遍产生了利润了;而电池片、组件两个环节仍然是亏损的。

与专业化企业不同,一体化企业会面临如下困境:若是一刀切地执行限产,保持一样的开工率,那么会导致自己可以赚钱的硅片产能闲置(低开工率),而要向专业化企业去购买硅片。一体化企业肯定不愿意这样干。

可是,若允许一体化企业的各环节产能优先满足自身产能需求(自供自足),而不受开工率限制,专业硅片企业肯定又会反对,毕竟要一碗水端平。

就这样,一体化企业和专业化企业的矛盾逐渐公开化、普遍化了。

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赶碳号觉得,对立的两方的诉求都有合理性。那么,究竟牺牲谁的利益呢?如何取得平衡呢,原则又是什么?理不辩不明,毕竟硅片配额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经营绩效。

此处插一句,有一家在硅料低价周期内囤积硅料的硅片企业,业绩应该不错。光是囤积硅料这一项,就能给某公司带来约10个亿的利润。以前有硅片企业因囤料死,现在就有人因囤料生。

03 光伏企业的基本面,真的在改善吗?

昨天还有一则消息是来自政策层面,传闻近期《关于加强光伏产能调控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产业【2025】1217号)发布了。

一则小作文称:传1217文件:6个部门(有生态环境部,2个金融部门)共同出台去产能的文件已下发到各个大厂,没有提到具体的淘汰标准,企业要明确站位,不支持的就会被淘汰。没有明面上的目标,计划产能开工率为65%。

光伏股票又大涨!光伏行业昨天究竟开了一场什么会? - 图片1

据赶碳号了解,该文件或为一则内部通知,各省情况或有不同,产能开工率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硅料的价格起来了,股价的热度也起来了,光伏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一切取决于组件价格。若价格涨不起来,光伏的基本面就难言改善。更令人担忧的是,装机下滑带动组件需求放缓,以及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

种种迹象显示出,光伏制造企业的财务压力实际上越来越大。有的甚至是头部企业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而在整整四个月前、在今年6月上海SNEC时,情况似乎还没有现在这般严重。接下来的三季报以及2025年的业绩预告,或许会给我们答案。

赶碳号认为,光伏反内卷行动,“开会”确实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团结士气、提振信心,但更需要拿出切实的市场对策。光伏行业必须要经历一轮有规模的兼并、收购、重组,出清落后产能,才能实现供需平衡,而不是齐步走,一起熬。

本文作者:小海浪,来源:赶碳号科技,原文标题:《光伏股票又大涨!光伏行业今天究竟开了一场什么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