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花旗研究發佈的《Metal Matters》報告中,概括了今年LME周的核心市場情緒:鋁的看法存在嚴重分歧,銅的牛市幾乎成爲共識,而鋅的熊市預期則伴隨着持續的短期不確定性。

這份報告,來自全球金屬交易的中心地帶,爲投資者揭示了未來12-18個月的關鍵交易邏輯和潛在風險。

花旗維持其對鋁的“結構性看漲”立場,認爲年超300萬噸的需求增長和印尼無法成爲“下一個中國”的供應瓶頸將推動價格上漲。然而,報告承認在LME週上遭遇了“重大反駁”。儘管無人能推翻其需求數據,但市場對結論的廣泛分歧,表明鋁價上漲並非市場共識。

我們對鋁的結構性看漲前景遭遇了一些阻力,但無人能質疑支持我們的分析數據。趨勢性的鋁終端需求增長要求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年增加超過300萬噸的供應……中國的原生鋁加工政策顯示,政府現在可以接受境外鋁與中國鋁競爭……標誌着他們願意將電力優先分配給數據中心/AI和機器人等其他行業。

與鋁不同,市場對銅的未來普遍看漲,但看漲邏輯各異。花旗報告指出,這些邏輯“包括了2026年赤字、宏觀驅動的資金流入……以及爲利用COMEX-LME更闊的價差而出現的庫存消耗潛力”。

相比之下,與會者普遍看跌2026年鋅的供需基本面,但對價格方向缺乏信心。花旗觀察到,“由於LME庫存低、價差收緊以及基本金屬更廣泛的看漲宏觀風險,在情況明朗前,市場不願做空LME。”短期內區域失衡和冶煉廠問題增加了做空交易的複雜性。

儘管LME周傳遞出複雜信號,花旗重申其對鋁和銅的基本看漲判斷,認爲未來3-12個月宏觀因素將是主導力量。此外,花旗向投資者發出了關鍵警告:客戶對臺海局勢在未來兩年可能升級的“邏輯嚴密且令人信服的論據”表示擔憂,這構成所有看漲交易的最大尾部風險。在追逐金屬行情的同時,保險與謹慎不可或缺。

儘管鋁和銅的基本情景是看漲的,但鑑於持續的短期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生產商/投資者或應考慮採取必要的保護/保險/謹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