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花旗研究发布的《Metal Matters》报告中,概括了今年LME周的核心市场情绪:铝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铜的牛市几乎成为共识,而锌的熊市预期则伴随着持续的短期不确定性。
这份报告,来自全球金属交易的中心地带,为投资者揭示了未来12-18个月的关键交易逻辑和潜在风险。
花旗维持其对铝的“结构性看涨”立场,认为年超300万吨的需求增长和印尼无法成为“下一个中国”的供应瓶颈将推动价格上涨。然而,报告承认在LME周上遭遇了“重大反驳”。尽管无人能推翻其需求数据,但市场对结论的广泛分歧,表明铝价上涨并非市场共识。
我们对铝的结构性看涨前景遭遇了一些阻力,但无人能质疑支持我们的分析数据。趋势性的铝终端需求增长要求在可预见的未来每年增加超过300万吨的供应……中国的原生铝加工政策显示,政府现在可以接受境外铝与中国铝竞争……标志着他们愿意将电力优先分配给数据中心/AI和机器人等其他行业。
与铝不同,市场对铜的未来普遍看涨,但看涨逻辑各异。花旗报告指出,这些逻辑“包括了2026年赤字、宏观驱动的资金流入……以及为利用COMEX-LME更阔的价差而出现的库存消耗潜力”。
相比之下,与会者普遍看跌2026年锌的供需基本面,但对价格方向缺乏信心。花旗观察到,“由于LME库存低、价差收紧以及基本金属更广泛的看涨宏观风险,在情况明朗前,市场不愿做空LME。”短期内区域失衡和冶炼厂问题增加了做空交易的复杂性。
尽管LME周传递出复杂信号,花旗重申其对铝和铜的基本看涨判断,认为未来3-12个月宏观因素将是主导力量。此外,花旗向投资者发出了关键警告:客户对台海局势在未来两年可能升级的“逻辑严密且令人信服的论据”表示担忧,这构成所有看涨交易的最大尾部风险。在追逐金属行情的同时,保险与谨慎不可或缺。
尽管铝和铜的基本情景是看涨的,但鉴于持续的短期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生产商/投资者或应考虑采取必要的保护/保险/谨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