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俄烏和平進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儘管美俄之間的會晤準備似乎陷入了僵局,但歐洲的主要國家領導人在週二共同發表聲明,推動雙方實現停火。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在10月21日表示,俄羅斯和美國尚未就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會晤達成共識。這使得原定於本週的預備會議前景不明,特朗普之前宣佈的“兩週內”在布達佩斯舉行“特普會”的計劃也變得不確定。

同時,歐洲多國領導人在21日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支持以當前戰線爲基礎立即停火併啓動和平談判,這是歐洲首次明確支持特朗普的停火倡議。德國、法國、意大利、波蘭、英國、芬蘭、丹麥、挪威的領導人以及歐盟高層官員在聲明中表達了對特朗普立即停止軍事行動立場的“強烈支持”。

由於停戰預期的升溫,避險資產如貴金屬價格出現短線大幅下跌,紐約金期貨價格一度下跌2%,紐約銀下跌5%。然而,領土歸屬問題仍然是和平談判中最大的障礙。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提議俄烏雙方根據當前戰線“分割”頓巴斯地區,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明確拒絕了俄方關於烏軍全面撤出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要求。

俄烏進程一波三折:“特普會”籌備遇阻,歐洲首次明確響應特朗普,呼籲“立即停火” - 圖片1

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在10月20日發表聲明,稱拉夫羅夫當天與魯比奧通電話,就兩國元首之前電話會談達成的共識進行了“建設性討論”,探討了可能採取的具體措施以落實共識。但聲明中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里亞布科夫在10月21日向媒體表示:“我們甚至沒有接近就這次會晤的時間和地點達成一致。這樣的活動非常重要,需要準備工作。這正是我們正在做的。

CNN報道,拉夫羅夫與魯比奧的會晤在兩人通話後被擱置。一位匿名的白宮官員表示,美方認爲俄方立場尚未從其最大化要求上充分轉變,不過兩人可能在本週再次通話。消息人士透露,盧比奧和拉夫羅夫對俄羅斯可能停止進攻烏克蘭的預期存在分歧。

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10月21日就俄烏衝突和俄美領導人會晤發表評論。他稱,“立即停火”主張等同於無視衝突根源,且違背了俄美兩國總統之前達成的共識。俄方堅持俄美領導人在阿拉斯加會晤中達成的關於烏克蘭問題的立場。

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皮戈特在聲明中表示,魯比奧強調了即將進行的接觸的重要性,認爲這是美俄共同推動俄烏衝突持久解決方案的機會,符合特朗普的願景。白宮副新聞祕書安娜·凱利則稱,特朗普總統一直致力於尋求和平的外交解決方案。

在美俄預備會議陷入僵局之際,歐洲多國領導人在10月21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態支持特朗普的停火提議。

環球網報道,這份由德國總理默茨、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波蘭、芬蘭、丹麥、挪威領導人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簽署的聲明稱:“我們強烈支持特朗普總統關於應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並以當前接觸線作爲談判起點的立場。”

聲明同時強調,各方承諾堅守“國際邊界不容以武力改變的原則”,並將繼續加大對俄羅斯經濟的施壓力度。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參與簽署了這份聲明,支持沿前線凍結戰事的提議。據環球網報道,澤連斯基在10月20日談及俄美領導人將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會晤時表示,如果受到邀請,他將加入與美俄元首的會談。

聲明中首次明確強調“以當前接觸線作爲談判起點”,意味着歐美在停火框架上達成一致,被視爲停火進程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的信號。

儘管各方對停火表態趨於積極,但領土歸屬問題仍是達成協議的核心障礙。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在10月19日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應按當前戰線“割裂”頓巴斯地區,劃界停火、各自撤兵。

特朗普稱:“維持現狀就好。那片土地目前已被割裂,我認爲78%的土地已被俄羅斯控制。就讓它保持現狀吧。他們後續可以再協商,但我的意見是,以當前戰線爲準劃界停火、各自回家、停止交戰。”美國媒體解讀認爲,按照這一方案,頓巴斯地區大部分土地將交由俄羅斯控制。

據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澤連斯基在10月19日會見記者時重申,烏方關於停戰條件的立場沒有改變,對於俄方要求烏軍全面撤出頓巴斯的頓涅茨克地區和盧甘斯克地區,烏方拒絕接受。澤連斯基表示,在上週訪問華盛頓期間,他向特朗普當面“解釋”說,烏方在此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

據《華盛頓郵報》10月18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俄總統普京在16日與特朗普通話時“暗示”,作爲結束衝突的條件,俄方願意放棄俄方控制的扎波羅熱和赫爾松部分土地,以“換取”俄方對頓涅茨克地區的全面控制。

據塔斯社等媒體10月20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對特朗普關於俄烏“在當前戰線停火”的言論表態稱,在俄美接觸過程中這一議題不止一次被提及,俄方每次都作出了回應,“這一回應衆所周知,俄方立場始終如一,沒有改變”。

特朗普在10月20日在白宮稱,他不認爲烏克蘭會取得最終勝利,但隨後又補充說:“他們仍可能贏,戰爭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任何事都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