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市場波動與險資配置上限傳言
近期,銀行股市場波動引發關注,特別是在6月最後兩個交易日的下跌,尤其是6月27日單日跌幅2.86%,創下4月7日以後單日最大跌幅。市場傳言四起,包括前期漲幅過大、中報業績不及預期等,但最廣爲流傳的是“某險資高股息紅利板塊配置達到上限”。
傳言源自人保股東會上,公司高管透露過去一年加大高分紅股票配置,高分紅OCI資產配置比例已佔二級權益投資總持倉約30%,並持續投資科創板企業。市場迅速解讀爲險資OCI账户对银行等高分紅股票的配置达到上限,導致銀行股跌幅加深。
然而,7月前兩個交易日,銀行指數連續兩天大漲,7月1日上市銀行盡數收紅;截至7月2日下午2點,銀行指數漲幅超1%,兩天累計漲幅超2.5%,一定程度上反駁了險資配置上限的傳言。
險資OCI賬戶配置上限分析
《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中對OCI賬戶配置比例無硬性上限規定,且執行層面也未有30%的隱形“紅線”。截至2024年末,上市險企的OCI賬戶投資平均佔比已超過30%。
上市險企 | OCI股票規模(億) | 股票佔比 |
---|---|---|
中國平安 | 2631.58 | 60.2% |
中國太平 | - | 16.8BP提升 |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主要上市險企OCI股票規模合計爲5014.23億,較年初淨增加2427.44億,在股票的佔比較年初增加10BP至32.2%,預計該部分資產均爲高股息股票,且全行業保險資金實際的高股息持倉可能更多。
新華保險總裁龔興峯表示,公司權益投資將優先選擇股息率能夠覆蓋成本的股票,並強調不會因市場波動改變投資決策。他同時指出,當前資本市場仍處於價值窪地,公司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和優質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
6月末大跌原因分析
業內對6月最後兩個交易日的大跌原因有兩種共識:一是上半年大漲透支了預期;二是機構有季末利潤調整的需求。財經博主“表舅”認爲,險資等部分機構的季度末調錶需求,6月末有賣出銀行股的跡象,因銀行股在交易賬戶裏浮盈較多,在短期高點兌現利潤。
華寶銀行ETF基金經理助理張放表示,年內銀行的強勢表現,主要得益於政策引導下的增量資金入場(險資、北向資金、ETF套利資金)和低估值高股息的防禦性配置需求。銀行具有低波動、高股息、低估值的三大特徵,符合險資稳健的投资偏好。
長江證券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已達19次,其中9次是銀行股。
銀行行情展望
市場多數認爲銀行行情仍有延續性。機構指出,資金面是長邏輯,下階段看,險資對穩定回報型權益資產需求的延續,機構增配空間仍存。“作爲今年銀行板塊配置主力的保險資金,有望最快在今年7月迎來預定利率再次下調。保險資金成本有望下降,且在資產荒的背景下、對高股息銀行股的配置意願或將持續。”
從人民幣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考慮到當前銀行板塊股息率仍具有吸引力,疊加監管鼓勵險資加大入市力度,資金持續增配銀行板塊方向明確,有助於支撐板塊行情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