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市场波动与险资配置上限传言
近期,银行股市场波动引发关注,特别是在6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的下跌,尤其是6月27日单日跌幅2.86%,创下4月7日以后单日最大跌幅。市场传言四起,包括前期涨幅过大、中报业绩不及预期等,但最广为流传的是“某险资高股息红利板块配置达到上限”。
传言源自人保股东会上,公司高管透露过去一年加大高分红股票配置,高分红OCI资产配置比例已占二级权益投资总持仓约30%,并持续投资科创板企业。市场迅速解读为险资OCI账户对银行等高分红股票的配置达到上限,导致银行股跌幅加深。
然而,7月前两个交易日,银行指数连续两天大涨,7月1日上市银行尽数收红;截至7月2日下午2点,银行指数涨幅超1%,两天累计涨幅超2.5%,一定程度上反驳了险资配置上限的传言。
险资OCI账户配置上限分析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中对OCI账户配置比例无硬性上限规定,且执行层面也未有30%的隐形“红线”。截至2024年末,上市险企的OCI账户投资平均占比已超过30%。
上市险企 | OCI股票规模(亿) | 股票占比 |
---|---|---|
中国平安 | 2631.58 | 60.2% |
中国太平 | - | 16.8BP提升 |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主要上市险企OCI股票规模合计为5014.23亿,较年初净增加2427.44亿,在股票的占比较年初增加10BP至32.2%,预计该部分资产均为高股息股票,且全行业保险资金实际的高股息持仓可能更多。
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表示,公司权益投资将优先选择股息率能够覆盖成本的股票,并强调不会因市场波动改变投资决策。他同时指出,当前资本市场仍处于价值洼地,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优质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
6月末大跌原因分析
业内对6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的大跌原因有两种共识:一是上半年大涨透支了预期;二是机构有季末利润调整的需求。财经博主“表舅”认为,险资等部分机构的季度末调表需求,6月末有卖出银行股的迹象,因银行股在交易账户里浮盈较多,在短期高点兑现利润。
华宝银行ETF基金经理助理张放表示,年内银行的强势表现,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下的增量资金入场(险资、北向资金、ETF套利资金)和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御性配置需求。银行具有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三大特征,符合险资稳健的投资偏好。
长江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已达19次,其中9次是银行股。
银行行情展望
市场多数认为银行行情仍有延续性。机构指出,资金面是长逻辑,下阶段看,险资对稳定回报型权益资产需求的延续,机构增配空间仍存。“作为今年银行板块配置主力的保险资金,有望最快在今年7月迎来预定利率再次下调。保险资金成本有望下降,且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对高股息银行股的配置意愿或将持续。”
从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考虑到当前银行板块股息率仍具有吸引力,叠加监管鼓励险资加大入市力度,资金持续增配银行板块方向明确,有助于支撑板块行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