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7月18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歷經風雨,雙方仍互爲重要經貿夥伴。2018年以來,美方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不斷挑起經貿摩擦,一系列行爲嚴重衝擊和干擾中美正常經貿合作。儘管中美貿易佔各自的份額有所下降,但雙邊貿易總體保持穩定。2024年,中美貨物貿易額和服務貿易規模達6883億美元和1558億美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18%和34.7%。事實證明,中美經貿合作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民意基礎,人爲的“脫鉤”是脫不掉的。

回顧介紹“十四五”商務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時,他表示外貿頂住了壓力、展現了韌性,貨物貿易穩居全球第一,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穩定在14%和10%以上。服務貿易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去年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外資質量提升,“十四五”以來累計吸收外資已超過7000億美元預期目標。“投資中國”金字招牌持續擦亮,引資結構不斷優化。產供鏈國際合作有序推進,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超過5%,穩居世界前三,對外承包工程整體穩中有升,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多份產供鏈合作備忘錄。

他還指出,我國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我們社零總額從2020年的39.1萬億元提升到去年2024年的48.3萬億元,年均增長5.5%。我們也作了對比,和美國比,從絕對值來看,我們的社零相當於美國的80%左右;但是從實際購買力來看,按照世界銀行所給出的數據和算法,我們的社零已經超過美國,是美國的1.6倍。

原文如下:

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繼續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先生,請他爲大家介紹“十四五”商務高質量發展成就,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還有: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先生,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先生,副部長盛秋平先生。

下面,我們首先請王文濤先生作介紹。

商務部部長 王文濤: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謝大家對商務工作的關心和關注。今天很高興就“十四五”商務發展情況與大家進行交流。

“十四五”這五年,可以說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十四五”規劃各項部署,立足商務工作“三個重要”定位,攻堅克難、敢鬥善鬥、開拓創新,紮實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實。總的看,商務發展頂住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經受住了歷史考驗,消費、外貿、外資、對外投資合作等各領域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符合預期,重大任務順利推進,商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進展,爲“十四五”圓滿收官作出了貢獻。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簡要回顧介紹一下“十四五”商務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一,消費主引擎和穩定器作用增強,強大國內市場優勢凸顯。消費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過去四年社零總額年均增長5.5%,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提升3.5個百分點,達到46.1%。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新業態新場景豐富多樣,人民美好生活更加具象、鮮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達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續凸顯。我國強大國內市場優勢顯著提升、活力顯著增強。

第二,經貿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外貿頂住了壓力、展現了韌性,貨物貿易穩居全球第一,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穩定在14%和10%以上。服務貿易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去年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外資質量提升,“十四五”以來累計吸收外資已超過7000億美元預期目標。“投資中國”金字招牌持續擦亮,引資結構不斷優化。產供鏈國際合作有序推進,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超過5%,穩居世界前三,對外承包工程整體穩中有升,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多份產供鏈合作備忘錄。

第三,高水平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合作共贏局面持續拓展。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持續縮減,製造業領域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增值電信、生物技術等服務業領域開放試點有序開展。22個自貿試驗區有效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單邊開放,給予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建交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高質量實施RCEP,積極推進加入CPTPP、DEPA進程。2024年我國與自貿夥伴(含港澳臺)貨物貿易佔比達到了43%。

第四,維護經濟安全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防範風險和應對沖擊能力明顯提升。涉外經貿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出臺《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完善出口管制體系。用好貿易救濟工具,妥善處理貿易摩擦。依規做好外資安全審查,爲高水平開放保駕護航。與有關國家商籤和升級投資協定,妥善處置境外重大突發事件,維護海外利益安全。

回望過去五年,我們深刻體會到,越是困難大、挑戰多,越能體現我國制度優勢、龐大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優勢,越能展現我國經濟的廣闊潛力、強大韌性和強勁活力,越能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下一步,商務部將按照中央統一部署,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和目標方向,積極謀劃和推動“十五五”商務高質量發展。

我先作一個簡要的開場,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壽小麗:

謝謝王文濤部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大家開始舉手提問。

路透社記者:

考慮到“十四五”規劃末期出現的國際經貿複雜形勢,以及中國經濟對出口的相對依賴,商務部在“十五五”期間將開展哪些重點工作刺激國內消費,可否舉一些例子?

王文濤: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首先,謝謝路透社記者的提問。還是要回顧一下“十四五”,我們再展望“十五五”。從“十四五”來看,我們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我國在“十四五”期間人均GDP正處於人均1萬美元到2萬美元的區間,這個時候我們的消費需求加速分化、消費結構也會加快轉變,“十四五”期間都處在這麼一個區間當中,“十五五”我們也會處在這樣一個區間,至少前一段。這個時候,消費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也會展現一些新的亮點,這符合我們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規律。這五年,商務部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主動順應新形勢,多措並舉促消費,我們推動消費市場,從规模来讲是稳步扩大,從结构来讲是持续优化,從潜能来讲是不断释放,做強國內大循環。我們梳理了“十四五”,才能看到“十五五”怎麼辦,“十四五”時期有4個變化和亮點:

第一是“擴容”,超大規模市場體量更大。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我們社零總額從2020年的39.1萬億元提升到去年2024年的48.3萬億元,年均增長5.5%。我們也作了對比,和美國比,從絕對值來看,我們的社零相當於美國的80%左右;但是從實際購買力來看,按照世界銀行所給出的數據和算法,我們的社零已經超過美國,是美國的1.6倍。從今年運行看,今年上半年已經過了,全年社零肯定超過50萬億元。一些細分領域的規模保持“龍頭”地位,我們剛纔說了“大”,比如我們的網上零售連續12年全球第一,我們的汽車銷量也是全球第一。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細分領域銷量,也都是全球第一。我想說的就是中國有14億人口,任何一樣產品乘上14億,肯定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市場。

第二個是“提質”,也就是品質的提升,品質消費走進了千家萬戶。人民羣衆的生活從原來的“過日子”變成“過好日子”。商品消費方面,我們推動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這不僅是一個消費的刺激政策,更重要的是換出了智能和綠色,智能消費和綠色消費提升了大家的品質生活。自去年9月開始推動以來,限上單位的家電類商品零售額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新能源車保有量較2020年增長5.4倍,今年上半年我們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達到了50.2%。截至上半年,以舊換新带动销售额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補貼優惠。我在網上看到有評論說這個是最受歡迎的、惠民的消費政策。在服務消費方面,“十四五”期間,我國服務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2020-2024年,我們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是9.6%,我記得在這裏我也跟媒體朋友說過,我們的服務消費增長快於商品消費,大家可能都有體會,看看你們的支出,事實上我們很多的服務消費在家庭支出來講已經大大超越商品消費,比如家政、健身、旅遊、美容、教育、醫療等這些支出,可能已經超出你家庭的商品消費支出。服務消費這個階段的矛盾主要是供給側的部分短缺,更確切說是優質服務供給的短缺。我們會同有關部門針對性施策,對外開放、對內放開,解決供給側優質服務的短缺。對外開放“做加法”,擴大醫療等領域的開放試點,引進更多的優質服務;對內放開“做減法”,推動出臺支持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费提質惠民行动,圍繞健康、養老、家政等細分領域,減法就是減少一些限制性的措施,豐富服務供給,這方面工作,也是路透社記者問的,“十四五”和“十五五”是連續的,還會在“十五五”期間继续延续。

第三個是“煥新”,新型消費亮點紛呈。我們實施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助力傳統業態的“舊中出新”。比如說有些地方將博物館、海洋館“搬”進商場,購物、逛展、親子娛樂等需求“一站搞定”,商場裏邊也跨界融合,商旅文融合“一站式”服務,不斷有很多創新。我們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像現在很流行的漢服、“馬面裙”等新中式服裝火出圈,文創優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國貨“潮品”暢銷海內外。我們現在國貨潮品質量非常好,而且也有很多的創意,深受年輕人的歡迎。我們也推動新型消費業態融合創新,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品質電商,培育首發經濟、“人工智能+消費”、“IP+消費”等新增長點。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在商场或者在其他的一些服務场所,剛纔講的一些智能家居進入了家庭,我们这次以旧换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家居消費。還有很“潮”的穀子經濟、潮玩盲盒這類新潮流新風尚,媒體報道也經常說“Labubu現象”風靡全球。

第四個是“開放”,國內外市場聯動互促。一方面,更多優質商品服務進入了中國,我們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特別是連續舉辦進博會和消博會,2021-2024年我們累計進口消費品7.4萬億元,中國的大市場爲全球的發展貢獻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擴大單方面免籤國家範圍,各方的賓客到中國來旅遊購物,感受到“中國購”的魅力。我們組織了“購在中國”活動,特別是優化了離境退稅政策,2024年入境遊客總花費是942億美元,增長的數字很亮眼,是77.8%,“中國遊”的流量轉化爲“中國購”的增量。

展望“十五五”,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消費市場的潛力大、韌性強、活力足的特點沒有變。你問的問題是“十五五”還有什麼新的刺激政策,我想我們會在總結“十四五”的基礎上,把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對中國市場有效的、深受老百姓歡迎的政策,轉化爲常態長效政策。同時,“十五五”我們還面臨着非常嚴峻複雜的形勢,國際形勢不穩定、不確定,我們會因時因勢提出一些新的應對政策,就像以前說的,我們工具箱是豐富的,我們也會充分準備,而且更重要的是,因時因勢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激發商品消費發展動能,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放大新型消費帶動效應,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做強國內大循環。

謝謝。

國際商報記者:

“十四五”期間,全球利用外資外部環境趨緊,我國利用外資波動較大,請問能否如期完成“十四五”預期目標?利用外資結構有什麼變化?謝謝。

王文濤:

這個問題請我的同事凌激同志回答。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 凌激:

謝謝您的提問。首先,您剛纔講的“十四五”期間是否能夠完成預期目標,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實際使用外資“十四五”期間的預期目標已經提前完成,我把“十四五”期間吸引外資的情況簡要歸納一下。

一是預期目標已經順利完成。截止到今年6月底,“十四五”期間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到7087.3億美元,提前6個月完成了商務發展規劃提出的7000億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時,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國1/3的進出口、1/4的工業增加值和1/7的稅收,以及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就業崗位,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二是利用外資質量大幅提升。2024年,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到34.6%,較2020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許多跨國公司在華設立了地區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

三是爲外資營造良好環境。我們概括爲“三個優化”和“一個健全”。第一個優化是開放環境進一步優化。我們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取消了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同時在部分地區開展雲計算、生物技術、獨資醫院等開放試點。在20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省市開展了1100餘項試點任務,印發國家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文件。第二個優化是市場環境的優化。出臺實施“外資24條”和稳外資行动方案,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符合預期。比如“外資24條”一共有59項舉措,到目前爲止42條已经全部落实,其餘的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特別是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數據跨境流動、財稅優惠方面,有关政策條件持续改善和优化。第三個優化是法律政策环境优化。我們累計制定、修訂、廢止法規文件500多部。一個健全,就是服務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各地都建立了各级外資专班,持续深化与外資企业和在华外国商协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建立了外資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從2023年以來商務部累計召開了30多次外資企业圆桌会议,推动解决外資企业各类诉求达到1500餘件。

四是“投資中國”成爲亮麗名片。我們累計在境內外舉辦“投資中國”重點活動超過60場,每年9月8日的“投洽會”已經成爲“投資中國”的標誌性展會。許多跨國公司表示,中國是跨國投資“理想、安全、有爲”的目的地,是“確定性的綠洲和投資熱土”。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向國內外發出了我國堅定推動改革開放的時代最強音,極大提振了外商投資的信心。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我們也希望廣大外資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發展。謝謝。

總檯央視記者:

我有一個關於外貿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這幾年中國的外貿發展可以說是交出了一張非常亮眼的答卷,儘管外部的環境複雜多變、壓力頗大,但是中國的外貿展現出了強勁的韌性和新的動能,我們想請問一下,商務部如何來評價我國外貿的發展和前景?謝謝。

王文濤: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首先,感謝你的提問。你這個問題,後面那句話其實已經作了回答,我們就是有強大的韌性和動能。當然,我會在韌性和動能中作一些補充性的回答。

正如你剛纔提到的,我們“十四五”期間面臨着不少壓力,外貿受到的衝擊和承受的壓力確實不小,至少可以用“風高浪急”來形容。但是我們在党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多次果斷出臺穩外貿政策,各方齊心協力,外貿在這樣一個“風高浪急”的情況下出現逆勢增長,貿易強國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

第一個關鍵字是“大”,貿易大國地位鞏固。大在什麼地方?貨物貿易規模連續跨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两个大的台阶,2024年是6.16萬億美元,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長了32.4%,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在服務貿易方面,服務貿易規模首破1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外貿這個“大”的背後,其實代表着一種規模優勢和完整的體系優勢,所以“大”某種程度就是“強”。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一是貿易合作惠及世界。我們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不僅爲全球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也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提供了保障,同時我們也以實際行動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大市場機遇全球共享。從進口角度來講,2024年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貨物進口占全球總進口約13.3%,這是世貿組織發佈的數據,美國進口的佔比是多少呢?是13.6%。也就是說中國內地加香港,跟美國相比只差0.3個百分點,所以我們是几乎和美国进口相当的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同時,我們是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這些國家出口到什麼地方?主要出口目的地就是中國。當然,我們的服務貿易長期存在逆差,儘管去年破了1萬億美元,但我們長期逆差,美國是最大的服務貿易逆差來源。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貨物貿易逆差國,美國又是中國最大的服務貿易逆差國,這也體現優勢互補。但是我們積極主動擴大進口,連續7年成功舉辦進博會,今年是第8年。我們還設立了43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主動對相關國家實施零關稅,這個是絕無僅有的。前面我在開場白說了,對最不發達國家零關稅,通過商籤協定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中國大市場已經成爲世界共享的大市場,而且必將持續成爲世界經濟的增長之源、活力之源。我們開放的大門打開,不僅吸引外資,同樣擴大進口。三是外貿主體多元壯大。2024年全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已近70萬家,湧現出不少全球知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民营企業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去年的64.8%,快速增長。

第二個是“強”,贸易強国建设步伐加快。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強国,有“三大支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贸易強国的“三大支柱”都在不斷夯實。第一大支柱貨物貿易优化升级。特別是“含金量”“含新量”持續攀升。2024年,貨物貿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18.2%,現在出口的好多都是高新技術產品。外貿新業態潛力持續釋放,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2.7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67%。第二大支柱服務貿易创新提升。我们首次对跨境服務貿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務貿易额比2020年增長38%。第三大支柱數字貿易创新发展。我们完善數字貿易支持政策,高水平建設一批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2024年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比2020年增長近四成。我們持續辦好國家級展會,比如,進博會、广交会分别主要服务于貨物貿易的进、出口,服贸会服务于服務貿易,数贸会服务于數字貿易,發揮這些重要展會平臺的作用,支撑了贸易強国的“三大支柱”,更好地服務貿易高质量发展。

第三個關鍵字是“韌”,外贸韌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幾年外部環境“風高浪急”,但是中國外貿“乘風破浪”“砥礪前行”。我們積極優化國際市場佈局,貿易伙伴更加多元。東盟已經連續5年保持我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貿易額又同比增長9.6%。2024年,我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比重已經超過了50%。我們對美出口,佔我出口比重從2020年的17.4%下降到2024年的14.7%,上半年我們對美出口下降9.9%,但我們整體出口增長7.2%,“一增一降”。兩會期間我在這裏說過一句話,“西方不亮東方亮”,我們實現了多元化。我們也妥善應對經貿摩擦,運用世貿組織規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維護貿易安全。特別是我們發現,外贸企业有非常强大的韌性,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加快產品轉型升級,特別是提高科技含量,同時努力開闢新市場、新渠道,而且創新了很多新模式。我國外貿產供鏈更趨完備、靈活和高效,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也更強,可以說底氣更足。

展望“十五五”,我們將更大力度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壯大創新動能,不但要出口,還要加大力度擴大進口,加強國際合作,增強貿易韌性,努力構建開放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國際貿易格局。謝謝。

大衆新聞大衆日報記者:

近年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加快重構,中國的作用日趨凸顯,請問“十四五”期間,我們在參與推動世貿組織改革,推進自貿區網絡建設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王文濤:

這個問題我想請我的同事李成鋼回答。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 李成鋼:

謝謝你的提問,正如你問題中所說的,“十四五”這五年,全球治理確實經歷着重構,經濟全球化面臨着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濟秩序和治理體系面臨着嚴重衝擊,中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我們推動多邊合作和區域合作“兩個輪子”一起轉。

在多邊層面,我們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全面深入參與世貿組織改革,捍衛世貿組織的權威性。面對世貿組織功能不暢的問題,我們積極推動世貿組織第十二屆、第十三屆部長級會議取得多項務實成果。我們努力增強世貿組織的有效性,引領推動達成了投資便利化協定、電子商務協定等高水平的經貿協定。我們還深度參與貿易環境、發展、供應鏈穩定等議題的磋商,推動國際經貿規則與時俱進。我們履約踐諾,展現大國擔當,認真履行世貿組織義務,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助力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我們與烏茲別克斯坦、阿塞拜疆、埃塞俄比亞完成了對方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帮助發展中成员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同時,我們還建設性參與G20、金磚、APEC等多邊機制的合作,始终把發展置于国际经贸议程的中心地位。我们推动金磚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于今年3月正式落地,這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

在區域層面,我們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一是朋友圈越來越大了,我們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生效,使之成爲全球經貿規模最大、涵蓋人口最多的自貿區。我們今年完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談判。我們與非洲31個國家簽署共同發展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定,簽署8個雙邊自貿協定或升級議定書。二是開放的水平越來越高,我們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高標準協定,與自貿夥伴就絕大多數商品互免關稅,推動服務貿易和投資談判進入負面清單時代。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的規則已經成爲我們談判中的“標配”。三是紅利越來越多,去年我們向自貿夥伴的出口達到10.06萬億元,同比增長7.6%。我們從自貿夥伴的進口達到了9.01萬億元,同比增長4.1%,都高於同期的整體進出口增速。可以說,高水平的自貿安排實現了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當前,無論是多邊還是區域,中國倡議的號召力顯著增強,中國主張的影響力顯著擴大,中國方案的凝聚力顯著提升。

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我們有一個感受,經過“十四五”的發展,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線上還是線下,我們現在買東西都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整個城鄉商貿流通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請問商務部在此期間,在推動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王文濤:

這個問題我想請我的同事盛秋平作個回答。

商務部副部長 盛秋平:

謝謝你的提問。流通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線上和線下,是經濟的“筋絡”和“血脈”,對於中國這樣的超大規模經濟體而言尤爲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爲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十四五”以來,我們以現代供應鏈爲牽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爲主線,推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總體來看,體現爲“一升一降”:“升”是指批發零售等流通主體做大做強,2024年我國批發零售業增加值13.8萬億元,規模僅次於製造業,較“十三五”末增長40%,佔GDP的比重超過1/10,創歷史新高,吸納就業1.35億人。今年上半年,批發零售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依然保持較快增长势头。“降”的是社會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总费用佔GDP比重從五年前的14.7%降至14.1%,重點企業綜合物流成本降低10%。商貿流通已成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柱,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打開來看,可以用“四個更加”概括:

第一,流通設施更加惠民便利。在農村,我們深化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開展“千集萬店”改造提升,累計改造縣鄉村各類商業網點15.5萬個,在超過95%的行政村農民朋友都能享受快遞直達。在城市,我們建設35個全國示範步行街和商圈、551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服務超過1.25億居民。中國城市的便捷和幸福度,讓越來越多的境外遊客大爲驚歎。

第二,流通網絡更加健全完備。一是完善“筋脈”,我們在40個城市開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商貿流通“毛細血管”進一步織密織牢。二是補齊短板,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目前全國冷庫總量已經達到2.53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達到49.5萬輛,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42.9%和80%,從田間地頭的“最初一公里”到百姓菜籃子的“最後一公里”更加暢通。

第三,流通主體更加多元壯大。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格局初步形成。一是數量更多,批發零售業法人單位超1000萬個,個體經營戶近4500萬個,佔比超45%。二是活力更足,購物中心、百貨店等傳統業態加快轉型,會員超市、買手店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商貿流通成爲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三是實力更強,2024年我國17家流通企業上榜世界500強,平均營收超900億美元。

第四,流通運行更加智慧高效。我們大力推動“三化”:一是數字化,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對商貿流通全鏈條進行“數智化”改造升級,提升供需匹配精度。二是標準化,標準托盤的循環共用率從32.4%提升到37.8%,帶動企業貨物週轉效率提升,物流成本降低。三是綠色化,培育32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10個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城市,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展望“十五五”,我們將以規劃爲引領接續發力,一茬接着一茬幹,加快建設規模更大、質量更優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深入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爲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謝謝。

商務部談中美經貿關係:人爲“脫鉤”是脫不掉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等介紹“十四五”商務高質量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王文濤談中美經貿關係:人爲“脫鉤”是脫不掉的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歷經風雨,雙方仍互爲重要經貿夥伴。2018年以來,美方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不斷挑起經貿摩擦,一系列行爲嚴重衝擊和干擾中美正常經貿合作。儘管中美貿易佔各自的份額有所下降,但雙邊貿易總體保持穩定。2024年,中美貨物貿易額和服務貿易規模達6883億美元和1558億美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18%和34.7%。事實證明,中美經貿合作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民意基礎,人爲的“脫鉤”是脫不掉的。

商務部4句話概括近年中美經貿關係

2018年美方挑起經貿摩擦以來,中美經貿關係可謂是跌宕起伏,標誌性事件也不少,用四句話簡要概括:第一句話,中美經貿關係歷經風雨,雙方仍互爲重要經貿夥伴。第二句話,中美經貿關係本質是互利共贏,合作是唯一正確道路。第三句話,中美經貿合作難免會出現分歧和摩擦,對話協商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第四句話,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

今年我國社零總額有望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

我國消費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過去四年,社零總額年均增長5.5%,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我國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提升3.5個百分點,達到46.1%。

“十四五”以來累計吸收外資已超7000億美元

“十四五”以來,我國外貿頂住壓力、展現韌性,貨物貿易穩居全球第一,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穩定在14%和10%以上。服務貿易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外資質量提升,“十四五”以來累计吸收外资已超过7000億美元預期目標。

我國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超5% 總量規模穩居世界前三

“十四五”以來,我國產供鏈國際合作有序推進,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超過5%,總量規模穩居世界前三,對外承包工程整體穩中有升,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多份產供鏈合作備忘錄。

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 積極謀劃“十五五”商務高質量發展

越是困難大、挑戰多,越能體現我國的制度優勢,龐大的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體系,越能展現我國經濟的廣闊潛力、強大的韌性和強勁的活力,也越能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王文濤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按照統一部署,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把握戰略重點和目標方向,積極謀劃和推動“十五五”時期的商務高質量發展。

我國社零實際購買力已超過美國 爲美國的1.6倍

2021年至2024年,從絕對值來看,我國的社零絕對值已相當於美國的80%左右;從實際購買力來看,按照世界銀行給出的數據和算法,我國社零已超過美國,是美國的1.6倍。

上半年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超2.9萬億元

截至上半年,以舊換新共帶動銷售額超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補貼優惠。

“十五五”期間將繼續減少服務消費領域的限制性措施

“十五五”期間還將繼續減少服務消費領域的限制性措施。王文濤指出,商務部通過“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解決供給側優質服務短缺的問題。“對外開放”就是做加法,擴大醫療等領域的開放試點,引進更多優質服務;“對內放開”,就是做減法,推動出臺支持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1+N”系列政策,開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圍繞健康、養老、家政等細分領域,減少限制性措施、豐富服務供給,這方面的工作還會在“十五五”期間繼續推進。

商務部回應下階段提振消費思路:會因時因勢提出新的應對政策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回應“‘十五五’期間還有哪些消費刺激政策”時表示,“十五五”期間,商務部會把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對中國市場有效的、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好政策,轉化爲常態、長效。同時,還會針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國際變化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會因時因勢提出一些新的應對政策。“就像以前說的,我們工具箱是豐富的,我們也會充分準備。”王文濤稱,未來會針對性出臺政策,進一步激發消費發展動能、釋放消服務消費潛力、放大新興消費的帶動效應,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做強國內大循環。

貿易強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十四五”期間,我國外貿實現逆勢增長,貿易強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可以用三個關鍵字來概括。“大”:貿易大國地位穩固。2024年貨物貿易規模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長32.4%,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強”:贸易強国建设步伐加快。2024年高技術產品出口佔比達到18.2%,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額比2020年增長38%,同期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比2020年增長近四成。“韌”:外贸韌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強。我國外貿產供鏈更趨完備、靈活、高效,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強、底氣更足。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已於昨日會見黃仁勳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昨日已在商務部會見英偉達CEO黃仁勳。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轉自“財聯社”;FOREXBNB編輯: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