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傾向於使用貸款工具而非量化寬鬆應對未來危機

根據彭博社對歐洲經濟學家的最新諮詢與採訪,歐洲央行在未來可能需要採取非常規寬鬆貨幣政策措施時,更傾向於選擇向商業銀行提供與貸款相關聯的工具,而非直接大舉購買債券(量化寬鬆,QE)。

調查顯示,在應對通脹疲軟、經濟增長急劇放緩、金融環境不穩定或政策傳導受阻時,通過歐洲長期再融資操作機制(LTRO)向銀行注入流動性被視爲歐洲央行的首選工具。經濟學家們表示,未來幾乎所有需要採取非常規應對措施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可能優先選擇向歐洲各大商業銀行巨頭們放貸,而不是購買債券。

受訪經濟學家們普遍預計,僅在20國歐元區內的單個成員國利率信號未能有效收到或者傳導時才預計歐洲央行會啓用過去爲“定向資產購買”所設計的精準買債計劃。

此次彭博社的調查結果,可謂全面反映出部分歐洲央行決策者對於2015-2022年實施的量化寬鬆(QE)政策仍存保留意見。隨着利率回升,曾大舉購債的央行們普遍出現歷史性虧損——比如德國中央銀行。

德國央行近日表示,歐洲央行未來決定是否通過大規模債券購買刺激需求時,必須考量潛在虧損風險。德國央行週三在針對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戰略評估的報告中指出,由於此類購債操作產生的超額流動性導致利息支出增加,近期虧損狀況“比預期更爲嚴重”,德國央行表示2024年虧損近200億歐元(約合230億美元),創1970年代以來首次年度虧損,並暗示未來數年可能繼續面臨較小規模虧損。

上月歐洲央行政策制定者們完成了歷時近一年的戰略評估,旨在爲更頻繁的經濟衝擊和通脹波動做準備。歐洲央行保留了包括量化寬鬆在內的所有政策工具,但未明確具體使用情形。

評估文件及部分官員表態暗示,鑑於歐洲央行鉅額虧損和資產泡沫等連鎖效應,未來數年可能更審慎使用量化寬鬆。

但是在最近的貨幣政策框架評估中,歐洲央行保留了全部儲備工具,其中包括QE。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何種情況下哪些工具更受青睞,不過,歐洲央行表示,如果多種工具能夠實現同等效果,將考慮“資產負債表影響”後再作選擇。

歐洲央行官員對優先政策工具的不同觀點

法國央行行長弗朗索瓦·維勒魯瓦表示,若需寬鬆貨幣政策,他傾向於直接購買長期限債券;而若需解決政策傳導受阻,則更青睞LTRO和2022年尚未動用的定向資產購買計劃。

德國中央銀行則對QE更爲謹慎,強調在危機期間龐大資產購置所帶來的鉅額虧損風險。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伊莎貝爾·施納貝爾警示,歐洲央行虧損可能“損害公信力”。她認爲包括QE在內的資產購買計劃在市場穩定時威力強大,但用來刺激經濟增長則顯得代價高昂;定向給予貸款支持則能夠有效恢復信貸供給,而且更易退出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