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的衰落與蘋果面臨的“黑莓時刻”
黑莓,這個20年前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品牌,以其QWERTY鍵盤和即時接收電子郵件的功能著稱。在2000年代中期,黑莓公司曾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股價在2008年5月達到逾140美元的峯值。然而,隨着消費者轉向iPhone,黑莓股價暴跌至目前的3.65美元,市值較歷史峯值縮水超97%。
黑莓的衰落源於其堅持固有模式,未能及時轉型以應對市場變化。這種模式在當時盈利能力驚人,但與蘋果競爭意味着放棄成功模式,可能導致收入和利潤大幅下滑。股東們也不希望轉變,他們更傾向於穩定增長的收入。
蘋果自2008年5月以來股價上漲逾3000%,市值達3.33萬億美元,輕鬆贏得移動手機革命。然而,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的興起,華爾街一些人擔心蘋果可能正面臨自己的“黑莓時刻”。
蘋果的挑戰與建議
華爾街投行韋德布什的科技分析師丹·艾夫斯在一份研報中警告蘋果,如果不積極進軍人工智能領域,就有可能成爲下一個黑莓。儘管競爭對手如OpenAI、微軟、谷歌、Meta和亞馬遜在人工智能創新領域遙遙領先,蘋果卻似乎在“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喝檸檬水”,而不是積極參與競爭。
艾夫斯提出了三大建議以避免蘋果重蹈黑莓覆轍:
建議 | 內容 |
---|---|
收購Perplexity | 基於人工智能的搜索引擎初創公司,可能成爲重振Siri的基石,300億美元的收購價微不足道。 |
引進人工智能人才 | 蘋果的創新步伐已經停滯不前,需要從外部引進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重組高管團隊。 |
加倍押注谷歌的Gemini | 蘋果必須完全接納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深度整合到iPhone生態系統中。 |
艾夫斯強調,蘋果擁有無與倫比的平臺優勢,但如果不大膽進軍人工智能領域,就有可能浪費這一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