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市場面臨供應過剩,IEA報告揭示供需失衡加劇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石油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供應過剩局面。月度數據顯示,全球石油庫存正以每日296萬桶的速度激增,超過2020年疫情期間的平均水平。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將不足2023年水平的一半,而供應端卻持續擴張。
以沙特爲首的歐佩克+聯盟正加速恢復暫停產能,同時IEA小幅上調了對2026年非歐佩克+產油國(以美洲國家爲主導)的產量預期。IEA表示,隨着年底及2026年的預期供應遠超需求,石油市場的供需平衡正變得愈發失衡,市場平衡需要做出調整。
今年以來,原油價格已下跌約12%,倫敦市場原油價格徘徊在每桶66美元左右。這既源於歐佩克+及其競爭對手的供應不斷增加,也反映了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擔憂。油價回落雖然緩解了消費者長期面臨的通脹壓力,但對產油國及能源企業構成了財務挑戰。
庫存高企與潛在變數
儘管夏季駕駛旺季暫時支撐油市,但IEA數據顯示供應過剩已現端倪。6月全球石油庫存創46個月新高。如果美俄或美伊關係惡化導致新制裁出臺,市場格局或將改寫。
從季度數據看,2020年二季度因疫情封鎖措施造成的每日逾700萬桶過剩仍爲歷史峯值,後經歐佩克+大幅減產得以緩解。相比之下,當前印度和巴西等國的需求疲軟導致今年全球石油日消費量僅增長68萬桶,創2019年以來新低;2026年的消費量預計日增70萬桶。IEA預測,隨着各國向電動汽車轉型,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前見頂。
供應格局重構
IEA將2026年非歐佩克+產油國日供應增長預期上調10萬桶至100萬桶,增量主要來自美國、圭亞那、加拿大和巴西。面對競爭對手的擴張,歐佩克+正試圖重奪市場份額。
沙特近月來持續推動聯盟加速復產,在8月初批准了9月繼續增產,最終將完成220萬桶/日產能的全面重啓。但該聯盟下一步動向尚不明朗——歐佩克+表示可能選擇繼續增產、暫停行動甚至逆轉近期增產決策。IEA報告顯示,隨着沙特縮減6月以色列-伊朗衝突期間的突擊產量,上月22國集團總產量略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阿聯酋日產量已攀升至350萬桶的歷史新高,顯著超出其歐佩克+配額,成爲當前整體產量回落背景下少見的增產案例。
年份 | 全球石油日消費量增長(萬桶) | 2026年預計日消費量增長(萬桶) |
---|---|---|
2023年 | 68 |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