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談銀行貸款風險及“壞帳銀行”傳聞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近日撰文指出,第二季末香港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爲1.97%,與3月底的1.98%相近,存在上升壓力,主要受商業房地產信貸影響。金管局持續監控銀行業穩健發展,認爲商業房地產貸款風險可控,且當前香港銀行穩健經營、財務實力雄厚,無需設立“壞帳銀行”。
餘偉文提到,全球商業房地產受電子商貿和居家工作影響,香港亦不例外。辦公室落成量上升導致2025年上半年商用物業價格和租金持續調整。高利率環境加重了商業房地產發展商及投資者的償債負擔,引發市場對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擔憂。
金管局和銀行業界強調,即使房地產價格和租金下跌,銀行在檢視信貸額度時會綜合考慮借款人的信貸需求、財務狀況及還款能力,不會單純因物業抵押品價值變化而調整額度。銀行不會僅因租金收入下跌而要求即時還款。若借款人財務狀況不穩定違反貸款協議,銀行會先協商調整還款方案,僅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采取信貸行動。
餘偉文表示,香港銀行對本地地產發展及投資貸款的風險敞口主要面向財務狀況良好的大型本地企業。對於中小型地產發展商及投資者,銀行已採取信貸風險緩衝措施,相關貸款大部分有抵押品,且銀行未對任何單一借貸人過度集中。
關於“預期信用損失”的會計計算方法,餘偉文澄清,這僅是會計用途的表述,不代表壞帳,不能作爲評估銀行資產質量的依據。他指出,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受宏觀經濟調整及利率水平影響,近年有所上升,但仍遠低於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7.43%。
根據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和財務實力三項指標,香港銀行體系資本充裕、撥備充足,具備良好財務實力應對市場波動。儘管信貸風險增加,銀行盈利模式未受影響。餘偉文強調,設立“壞帳銀行”是銀行資產負債表嚴重問題時的非常之舉,與香港銀行當前穩健經營、財務實力雄厚的情況不符。
時間 | 特定分類貸款比率 |
---|---|
2021年底 | 0.89% |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 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