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第二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7%,AI服務器需求旺盛

全球最大電子代工製造商富士康週四宣佈,由於人工智能(AI)服務器需求持續旺盛,公司第二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7%,超出市場預期,並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將進一步增長。

財報顯示,4-6月期間,該公司實現淨利潤444億新臺幣(約14.8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388億新臺幣。當季營收同比增長16%至1.79万億新臺幣(約合597.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這家正式名稱爲鴻海精密的企業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將實現顯著同比增長,其中AI服務器業務收入預計同比激增逾170%。

隨着亞馬遜(AMZN.US)、微軟(MSFT.US)和谷歌(GOOGL.US)等雲計算巨頭斥資數十億美元擴建AI基礎設施和研究能力,作爲英偉達(NVDA.US)最大服務器製造商,富士康正受益於數據中心建設熱潮。

這一趨勢推動富士康第二季度雲與網絡業務(含AI服務器)收入首次超越智能手機等智能消費電子產品。不過,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其全年前景。儘管美中兩國本週將關稅休戰期延長90天,但富士康主要生產基地仍集中在中國大陸。公司維持5月作出的全年營收顯著增長預測,但未提供具體數值指引。

業務調整與風險預警

目前富士康爲蘋果(AAPL.US)代工的iPhone大部分仍在中國大陸組裝,但銷往美國市場的產品主要產自印度。公司還在墨西哥和得克薩斯州建設新廠,爲英偉達生產AI服務器。

在週四的業績說明會上,富士康調整了對智能消費電子業務的預期,預計該業務(包含iPhone組裝)今年將出現下滑而非持平。而爲了深化AI產業佈局,富士康上月與工業電機製造商東元電機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建設數據中心。

富士康同時積極佈局電動汽車領域,視其爲未來重要增長點,但進展並非一帆風順。本月初,公司宣佈以3.75億美元出售2022年收購的俄亥俄州Lordstown汽車工廠(含設備),不過仍將繼續租用該設施。業績說明會上,管理層表示該工廠將轉產雲服務相關產品。

另外,富士康還對匯率波動風險發出預警。該公司高管估算,如果新臺幣對美元年均匯率每升值1新臺幣,將導致公司營收減少約3%。

今年以來,富士康股價累計上漲8.4%,表現優於臺灣加權指數5.2%的漲幅。財報發佈前,週四收盤股價微漲0.5%。

第二季度財務數據 數值
淨利潤 444億新臺幣(約14.8億美元)
營收 1.79萬億新臺幣(約合597.3億美元)
營收同比增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