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國際貿易格局重塑爲香港帶來新機遇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提到,地緣政治和關稅戰正在重塑國際貿易格局和供應鏈佈局,香港作爲貨物中轉港,近幾個月商品貿易錄得同比雙位數百分比增長。這一增長既反映了出口商在關稅戰暫緩期間提前出貨的情況,也顯示了區域貿易合作深化帶來的機遇。
例如,今年上半年香港對越南和馬來西亞的貨物出口增幅分別超過50%和30%;從這兩個地方進口的貨值亦分別增長約70%和30%。東盟作爲香港第二大貿易伙伴,其在香港貿易總額中的佔比由2021年的12.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8%。
供應鏈整合和貿易形態重塑
供應鏈的整合和貿易形態的重塑爲香港的貿易、航運、金融及專業服務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特別是在有色金屬領域,中國作爲全球領先的工業大國,在全球金屬產業鏈中佔有重要地位。提升國家及區域有色金屬供應的穩定性和韌性具有戰略意義。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相關工作正穩步推進。今年初,香港成功加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全球倉庫和交割網絡,將中國和全球最活躍的金屬交易市場更緊密地連接起來,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地區 | 出口增幅 | 進口增幅 |
---|---|---|
越南 | 超過50% | 約70% |
馬來西亞 | 超過30% | 約30% |
LME認可倉庫在香港設立,有助於提升有色金屬配置的效率、降低相關物流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亦有助於關鍵金屬資源在區內的穩定供應。此外,大宗商品在港的貿易和交割活動,除了增加對相關航運服務的需求,亦帶動貿易融資、保險和風險管理、對沖和衍生工具等金融服務的發展。
自今年一月香港成爲LME許可交付地點以來,在短短七個月時間內,八個獲批認可倉庫已全數投入營運;至8月初,已有超過8,000噸的LME註冊倉單,支持LME合約交割。
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加速搭建
特區政府已成立專責小組,推動香港發展成爲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包括支持實體的黃金交割,將在年內公佈有關方案。同時,香港正在積極推動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建設,爲內地企業“出海”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
香港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和優勢明顯,只要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和增長點,繼續發揮好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定能爲香港經濟持續發展開拓更廣闊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