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25日 - 08月31日當週重磅財經事件一覽,以下均爲北京時間:
本週重點關注:美國7月PCE、二季度GDP、7月耐用品訂單數據,中國8月官方PMI、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美國对印度50%“對等關稅”生效。
財報方面,英偉達、阿里巴巴、美團、立訊精密、新易盛、中際旭創將公佈財務數據。
經濟指標美國7月PCE物價指數同比
29日,美國公佈7月PCE物價指數。美國服務業通脹加速上行,關稅衝擊凸顯。6月PCE物價指數同比2.6%,高於預期的2.5%,前值上修0.1個百分點至2.3%。環比0.3%持平預期。與此同時,消費者支出卻顯露疲態。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消費支出6月僅增長0.1%,與預期持平,未能扭轉前一個月的下滑趨勢。
在美國貨幣供應量M2重回5%的峯值、PPI升至高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通脹“第二波”擔憂正在積聚。經濟學家警告,當前形勢與1970年代央行过早降息导致通脹反复的历史惊人相似,美聯儲的審慎態度至關重要。
花旗認爲,關稅對消費價格的衝擊比市場預期的更緩慢、更持久,8-9月份將是驗證這一趨勢的關鍵窗口期。PCE價格指數在2025年第四季度可能達到3.2%。
美國二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修正值
上月公佈的初值顯示,美國二季度剔除通脹因素後的GDP以年化3%的速度增長,扭轉了第一季度的萎縮,並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2.6%。但深入分析顯示,這種繁榮具有欺騙性。進口量的大幅萎縮人爲地抬高了整體數據,掩蓋了國內需求明顯放緩的事實。
瑞銀在近日的研報中預測,美國GDP將從二季度的2.0%年增長率大幅放緩至四季度的0.9%,明顯低於經濟學家一致預期的1%。研報指出,支撐這一判斷的理由包括:
關稅上調前的購買需求透支、超額儲蓄消耗殆盡、移民放緩、《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在2025年構成小幅財政拖累,以及債務展期時有效利率上升。
不過,瑞銀也在報告中特別指出,儘管美國經濟存在上行風險,但經濟放緩趨勢難以避免。該行在報告中指出推動經濟上行的潛在因素包括:
股價上漲10%通過財富效應爲GDP增加0.6%-1%;
生成式AI相關資本支出:瑞銀預測超大規模公司今年資本支出將增長60%;
投資迴流美國:韓國、日本和歐盟在近期關稅談判中承諾的投資相當於未來3年GDP的5%;
寬鬆的金融條件。
美國7月耐用品訂單環比初值
26日,美國公佈7月耐用品訂單環比初值。上月,美國6月耐用品訂單環比驟降9.3%,降幅略好於市場預期,但仍爲自2020年疫情以來的最差表現。這一劇烈波動主要源於非國防航空器訂單的大幅調整,從5月份環比激增230%轉爲6月份下滑50%。
剔除波音訂單影響後,核心數據表現穩健。耐用品訂單環比增長0.25%,好於預期的0.1%,同比增長2.23%。 今年上半年,商業規劃者面臨着來自政策層面的雙重挑戰:頻繁變化的關稅以及圍繞稅收和支出立法的不確定性。這種環境顯著抑制了企業的投資意願。
中國8月官方製造業PMI
31日,中國公佈8月官方製造業、非製造業、綜合PMI。上月,製造業PMI降至49.3%,製造業景气水平较上月回落。新訂單指數爲49.4%,表明製造業市场需求有所放缓。
民生宏觀陶川認爲,“反內卷”政策效應開始分化,雖然價格預期即時改善,但生產開始階段性放緩;邁入貿易新階段後出口景氣度發生變化,發佈領先的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預告了7月出口的邊際下行壓力。國盛證券認爲,後續政策可能“託而不舉”、靈活加碼。
中國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
上月數據顯示,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降幅較5月份收窄4.8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改善明顯,汽車行業在車企促銷帶動銷量快速增長疊加重點企業投資收益增長等因素作用下,利潤增長96.8%。“兩新”政策帶動效果持續顯現,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計算機整機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60.0%、97.2%。
財經事件美國對印度額外加徵25%的關稅,總關稅稅率爲50%
據新華社8月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簽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爲由,對印度輸美產品額外徵收25%的關稅。這意味着美國對印度總體關稅稅率將達到50%。公告表示,除一些例外情況,新的關稅措施将在行政令公布21天后實施。 根據特朗普7月31日簽署的行政令,美國將從8月7日開始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稅。與6日公佈的額外關稅疊加後,印度輸美商品將總體適用50%的關稅税率。
印度企業正面臨亞洲最嚴重的盈利預測下調。分析師大幅削減了對印度公司的盈利預期,凸顯出貿易緊張局勢對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衝擊。據LSEG IBES最新数據显示,過去兩週內,印度大中型企業未來12個月的盈利預測被下調1.2%,降幅爲亞洲之最。美國銀行最新基金經理調研顯示,印度股市地位在短短兩個月內發生戲劇性逆轉,從最受青睞的亞洲股市淪爲最不受歡迎的市場。
儘管印度經濟以內需爲主,Nifty 50指數成分股公司僅9%的收入來自美國市場,但關稅威脅仍對經濟增長構成重大風險。爲應對這一挑戰,據華爾街此前文章,印度總理莫迪擬進行商品及服務稅改革,計劃將四個稅檔5%、12%、18%和28%下調和簡化成兩檔5%、18%,以提振經濟同時應對關稅衝擊。渣打銀行經濟學家預計,這項稅制改革將在2027財年爲GDP增長貢獻0.35-0.45個百分點。
財報英偉達
英偉達將於下週三公佈最新財報,屆時三季度指引將成爲市場關注焦點。KeyBanc Capital Markets的最新報告顯示,英偉達對下一財季的指引中可能會暫時排除來自中國市場的直接收入,因爲在美國出口限制下,半導體出口許可證獲批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
KeyBanc分析師表示,如果將基於H20和RTX6000D(B40)等芯片的中國業務計算在內,本可爲英偉達帶來20億至30億美元的增量收入。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英偉達三季度營收459.2億美元,每股收益1.01美元。 產能提升支撐基本面。儘管面臨中國市場的短期不確定性,英偉達的業務基本面依然強勁,爲其長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KeyBanc在報告中強調,英偉達的GPU供應和產能正在顯著改善,這是其業績持續向好的核心驅動力。數據顯示,在截至7月的財季中,英偉達的GPU供應量增長了40%,並預計隨着B200的放量,截至10月的財季供應量將再增長20%;與此同時,更新、性能更強的B300芯片將於10月當季開始出貨,並有望佔據Blackwell系列出貨量的一半。
此外,服務器機架的生產效率也在提升。 報告指出,服務器ODM廠商的GB200機架製造良率已接近85%,年底的機架出貨量有望達到15000至17000架。因此,該行將全年GB200機架出貨量的預測從25000架上調至30000架。
華爾街保持樂觀預期 KeyBanc分析師John Vinh在發佈預警的同時,仍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190美元上調至215美元,並維持“增持”評級。 Susquehanna的分析師Christopher Rolland也看到了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持續動能,將其目標價從180美元上調至210美元,並維持“正面”評級。儘管有兩家華爾街機構上調目標價,市場反應仍相對謹慎。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團29日將公佈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將成爲檢驗其"用戶爲先、AI驅動"戰略轉型成效的關鍵窗口。多家券商預測顯示,受淘寶閃購500億補貼計劃影響,集團整體利潤將顯著承壓。
根據國海證券預測,阿里巴巴2026財年Q1總營收預計達2490億元,同比增長2%,但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15%至382億元,利潤率降至15%。東方證券和摩根士丹利也給出類似預測,認爲淘天集團與本地生活集團合併EBITA將大幅下滑16%-20%。
券商普遍將利潤下滑歸因於閃購業務的鉅額補貼投入。自7月2日宣佈500億補貼計劃以來,淘寶閃購日訂單量從1000萬快速攀升至8000萬,但這一激進擴張策略導致本地生活分部經調整EBITA預計爲-57.0億元,較市場預期的-11.2億元大幅恶化。
與電商業務利潤承壓形成對比的是,阿里雲業務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券商預測雲智能集團Q1營收將達325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有望成爲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美團
美團定於2025年8月27日公佈其第二季度業績。市場普遍預期,該公司將在即將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錄得穩健的營收增長,但其盈利能力正因核心外賣業務的激烈補貼戰而面臨顯著壓力,這使得本次業績披露成爲檢驗其戰略韌性的重要時刻。
據朝陽永續提供的業績前瞻數據顯示,分析師預測美團第二季度營收將在924.04億元至956.70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2.3%至16.3%。然而,盈利預測卻亮起了紅燈,預計淨利潤將同比下滑29.3%至50.6%,經調整淨利潤也預計同比下降17.7%至46.9%。這一預期與公司管理層在第一季度財報後的指引相符。儘管美團一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但管理層當時已明確警示,由於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在外賣領域的激進補貼活動,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將出現“顯著壓縮”。
外賣業務仍然是美團的戰略核心,也是當前利潤壓力的主要來源。海通國際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面對來自京東和餓了麼的補貼競爭,美團管理層已表明立場,願意“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捍衛其市場領導地位。
即時零售業務(美團閃購)是最大亮點之一。據海通國際證券數據,該業務在一季度的訂單量實現了50%的同比增長,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快速消費品以及電子產品、家電等高價值商品。這表明消費者對即時配送的需求正在從餐飲外賣向更廣泛的零售品類延伸。到店業務也表現穩健。得益於在教育、健身等項目的支持以及服務和醫療保健類別的擴展,美團的年活躍商戶數在一季度同比增長超過25%。
立訊精密
立訊精密公告,公司已於8月18日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遞交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並於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的申請材料。
公開資料顯示,立訊精密創立於2004年,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長爲全球精密智能製造領域的創新科技企業。公司主要專注於爲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信與數據中心以及其他高科技領域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涵蓋從精密零部件、功能模塊到完整系統的跨領域垂直一體化開發與智能製造解決方案。
招股書披露顯示,2022年至2024年,立訊精密實現的收入分別爲2140億元、2319億元和2688億元人民币。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爲105億元、122億元和146億元,實現了穩步增長。2025年一季度,立訊精密增長勢頭繼續延續,實現營收618億元,同比增長17.9%。淨利潤34億元,同比增長31.3%。
具體來看,立訊精密業務主要分爲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信與數據中心及其他四大板塊。其中,消費電子業務依然是其營收的絕對基石。2024年,該業務板塊貢獻收入2331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高達86.7%。招股書披露數據稱,以2024年銷量計,全球平均每兩部智能手機、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就有一部使用其公司產品。
蜜雪集團
蜜雪集團在港交所公告稱,董事會會議將於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舉行,藉以(其中包括)考慮及批准本集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六個月中期業績及其發佈,以及處理其他事項。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