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策略師預測2025年全球市場投資主題轉變,從“除了債券皆可買”轉向“除了美元皆可買”
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其最新研報中預測,2025年全球市場投資主題將發生重大轉變。他預計,過去幾年主導市場的“除了債券皆可買”(ABB)的交易邏輯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將是“除了美元皆可買”(ABD)的新範式。市場正密切關注美聯儲下週的議息會議,並普遍預期至少降息25個基點。Hartnett指出,市場當前的反應顯示,投資者認爲美聯儲此次降息具有“可信度”,是在美國經濟增長重新加速的背景下采取的行動。這一預期推動了風險平價策略的回升,突破了2024年的高點。
今年以來,主要資產表現分化顯著。黃金以高達38%的漲幅一馬當先,遠超全球股市(25%)和比特幣(23%)的表現。相比之下,美元和石油成爲最大的輸家,年初至今分別下跌10%和13%。這種表現差異爲Hartnett關於美元弱勢的判斷提供了註腳。
資產類別 | 今年以來漲幅 |
---|---|
黃金 | 38% |
全球股市 | 25% |
比特幣 | 23% |
美元 | -10% |
石油 | -13% |
Hartnett引用市場主流觀點稱:“美聯儲正在市場高位時降息……我將繼續做多股票,直到明年春天我們開始擔心(美國)中期選舉。”
別了,“除了債券”的時代
Hartnett認爲,支撐“ABB”交易逆轉的核心邏輯在於美國名義GDP增長即將見頂。自2020年以來,美國名義GDP增長了驚人的54%,創下二戰以來的最強勁增幅。然而,他預測這一增長勢頭將在2025年達到頂峯,年化增速將因政府支出和勞動力市場的走弱而從6%放緩至4%。
名義增長見頂,通常也意味着債券收益率的見頂。因此,Hartnett判斷,債券市場長達數年的殘酷熊市正在2025年迎來終結。隨着“ABB”交易的週期性結束,那些長期被市場冷落的、對利率敏感的資產,例如小盤股和價值股,將迎來利好。數據顯示,小盤股相對於大盤股的滾動回報率已接近100年來的低點,暗示其修復空間巨大。
擁抱“ABD”與國際市場
隨着“ABB”交易的落幕,Hartnett提出了2025年的新主題:“ABD”(Anything But The Dollar)。他認爲,美元走弱、歐洲和日本通縮時代的結束、以及歐美亞洲的財政擴張,都爲做多非美資產提供了理由。這位策略師明確表示,應該“做多國際市場”。
在此背景下,黃金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Hartnett稱,黃金是對沖“無政府狀態和美元貶值風險”的工具。儘管近期大量資金流入(錄得有史以來第四大單週流入)顯示黃金的牛市已從“安靜”變爲“喧囂”,但他預計金價將進一步上漲。此外,他建議投資者通過配置中國科技股,來對沖和平衡在美國AI泡沫中的風險敞口。
AI泡沫與信貸市場的“盲點”
儘管AI仍然是可預見的未來裏市場最亮的閃光點,但其背後也隱藏着風險。Hartnett指出,爲AI泡沫提供資金的資本支出正在急劇膨脹。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資本支出佔其現金流的比例,已從2023年的35%飆升至72%。
年份 | 資本支出佔現金流比例 |
---|---|
2023年 | 35% |
當前 | 72% |
這意味着,日益增長的資本支出將越來越依賴債務(尤其是私募信貸)來融資。然而,一個反常的現象是,科技行業的信貸利差已接近1997年以來的最窄水平。Hartnett就此分析,這表明信貸投資者目前並未對AI行業的“燒錢”風險感到擔憂,市場似乎進入了對風險“視而不見”的狀態。
三重博弈:政策、盈利與政治
Hartnett使用其經典的“PPP”(政策、盈利、政治)框架來分析當前局勢。
政策(Policy):市場普遍認爲美聯儲的降息是“先發制人”的,這推動了信貸利差收窄和銀行、小盤股等利率敏感型股票上漲。但Hartnett也給出了警示信號:如果信用利差(如IG CDX指數高於60個基點)、銀行股(如BKX指數跌破140點)和小盤股(如RTY指數無法突破2400點)出現逆轉,則可能表明美聯儲實際上“落後於曲線”,經濟將進一步減速。
盈利(Profits):疲軟的勞動力市場(過去6個月月均新增就業僅6.4萬,爲2020年來最弱)正在被強勁的“K型”財富效應所抵消。根據美銀私人客戶數據估算,繼2024年增加9萬亿美元和2025年上半年增加3萬亿美元后,美國家庭的股權財富在2025年第三季度再度增加了3萬亿美元。
政治(Politics):民粹主義正在抬頭,但民粹主義者缺乏耐心。對美國而言,高通脹、高失業率(青年失業率從23年4月的4.8%升至9.4%)和巨大的貧富差距都是社會風險。這讓Hartnett繼續參考1970年代初的“尼克松重演”劇本——即通過“繁榮”政策降低失業率,同時用價格管制遏制通脹。這種政策組合將使美元難以獲得“美國例外論”的支撐,並繼續推高黃金和加密貨幣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