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預期下,貨幣市場基金資金流向引關注
隨着美聯儲一年以來首次降息的臨近,華爾街的焦點正從通脹壓力轉向約7.6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資金。根據Crane Data的數據,這一創紀錄的資金規模在過去一年受益於美聯儲加息所帶來的高收益,如今卻面臨降息週期開啓後收益下滑的壓力。
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下週FOMC會議上至少降息25個基點,甚至可能一次性降息50個基點。這一政策轉向將逐步壓低無風險現金類投資的回報,引發投資者重新評估資金配置策略。
最新就業市場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已出現明顯疲軟跡象,失業率上升的風險逐漸增加。與此同時,最新通脹數據雖未完全消除物價壓力,但不足以阻止美聯儲啓動降息進程。
投資公司協會(ICI)首席經濟學家Shelly Antoniewicz表示:“最新的就業數據基本鎖定了降息的必要性。”她預計,美聯儲未來的降息節奏將繼續取決於經濟數據,尤其是就業和通脹表現。
Antoniewicz指出,隨着降息開啓,目前停留在貨幣市場基金中的約7萬億美元資金將逐漸流向風險更高、潛在收益更高的資產,如股票和債券,因爲儲蓄利率將逐步失去吸引力。
在華爾街,有一種被稱爲“現金洪流(Wall of Cash)”的理論,認爲龐大的現金流動將引發股市的自我推動式上漲。然而,貨幣基金研究機構Crane Data總裁Peter Crane對此表示懷疑。
Crane指出,歷史數據顯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規模只有在極端經濟衰退、利率接近零時纔會出現下降,例如互聯網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利率的確重要,但遠沒有人們想象得那麼關鍵,”Crane表示,“目前這7萬億美元不會流出,只會繼續增長。”
Crane還透露,目前約60%的貨幣基金資金來自機構和企業現金,這些資金流動性需求高,不會因爲利率變動而大規模進入股市。他預計,最多隻有10%的資金可能流向更高風險的投資領域。
目前,貨幣市場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爲4.3%,相比銀行存款不足0.5%的利率,依然具備巨大吸引力。
Crane認爲,即便美聯儲未來累計降息100個基點,令收益率降至3%,大部分資金仍將留在貨幣市場基金中。“除非重現歷史上的零利率環境,否則資金規模不會大幅縮水。”
從歷史經驗來看,投資者更看重的是收益率差距而非絕對水平。與銀行存款相比,貨幣基金仍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回報。
即便美聯儲下週宣佈降息,資金流動也不會立即發生。貨幣基金的加權平均期限爲30天,意味着其持有的高收益資產會在一個月內逐步到期。因此,在短期內,資金規模甚至可能進一步上升,因爲其回報仍高於新發行的美國國債。
然而,從長期來看,隨着舊資產到期和收益率下滑,資金吸引力將逐步下降,部分投資者或將重新配置投資組合。
Strategas Asset Management技術策略師Todd Sohn建議,投資者在考慮資金轉移時需結合風險偏好和稅務因素進行決策:
策略 | 建議 |
---|---|
延長債券久期 | 投資2至5年期美債ETF,通過獲取更高的票息和潛在的價格升值來彌補短期收益下滑;可採用“債券梯形(Bond Ladder)”ETF分散不同期限,降低波動性風險。 |
增加股票配置 | 考慮補充中小盤或國際市場配置,而非繼續加碼已高度集中的大型科技股,Sohn提醒,當前八大科技股市值佔美股總市值近40%,進一步加倉需謹慎。 |
多元化投資 | 配置與股債市場低相關性的另類資產,以分散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