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施政報告》預期提及降低住宅物業印花稅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表示,預計港府將於9月17日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可能提及降低住宅物業印花稅各標準稅階的稅率。這一措施旨在鼓勵更多市民入市,同時可能不會對財政造成太大影響,甚至有望提升財政收入。
市場關注港府是否會放寬100港元住宅物業印花稅門檻。葉文祺指出,此舉將導致財政每年少收超過10億港元。如果將100港元印花稅物業價值上限提高至600萬港元,可能有助於減輕首次置業人士的負擔,刺激中小型單位流動性,並通過“換樓鏈”激活更廣泛的二手市場。然而,要彌補一宗600萬港元交易的税收损失,需要額外超過1300宗100港元印花稅交易。
葉文祺分析稱,真正的潛在收益將來自“換樓鏈”及“經濟乘數效應”。這取決於市場能否對此作出積極的連鎖反應。如果賣家套現後買入更貴的單位,則可能在連鎖交易中獲得可觀稅收,帶動產業鏈經濟活動,轉化爲利得稅及薪俸稅等額外間接收益。
他認爲,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移民)的物業門檻或投資額度上限,未必帶來明顯效益。雖然這可以減輕投資成本,吸引更多投資者,但會直接降低財政收入,並可能增加中價物業的市場需求,加快地產商中價物業的庫存流轉,從而影響市民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