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佈2025年施政報告,聚焦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答問會上表示,新報告詳細闡述了政府在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都)和產業革新方面的策略部署和具體行動,旨在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和“出海”平臺作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報告不僅是香港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也是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李家超指出,上任三年多以來,他積極推動政府與社會改革,以經濟建設爲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在不同範疇都見到成效,包括“一國兩制”的實踐建設、政府治理、經濟發展、民生照顧等。

治理強化與AI應用

爲了進一步強化治理,李家超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並強化公務員評覈機制。同時,成立了“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應用AI技術。政府十分重視AI應用的治理和風險防範,政府及公營機構的資訊系統均需要接受反覆測試、審覈和持續監察以確保安全。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推進AI發展,推進AI+發展,落實AI政務,以及促進AI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

經濟發展策略

經濟方面,今年的《施政報告》分別以“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和“產業發展和革新”兩個專章闡述政府在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都)和產業革新方面的策略部署和具體行動。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具有龐大潛力。經過政府過去三年的努力,北都的基本規劃已出臺,現時是加快發展期,是提速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的最佳銜接期。

李家超決定提升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簡化行政程序,拆牆鬆綁,以新思維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包括推動大學城建設,以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等。政府亦會引入和培育產業,並制訂優惠政策包,以更快、更靈活的方式與產業商討落戶細節,創造更多高收入的優質職位及提升生產力。

“一國兩制”下,香港同時擁有國家機遇和國際機遇的雙重疊加優勢。過去在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獨特優勢時,香港較着重“引進來”,但香港未來的新機遇將更聚焦於“走出去”。這一突破源自全球貿易秩序重塑,內地企業不再聚焦單一國家,而轉向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施政報告》重點闡述香港如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包括驅動“引進來、走出去”和發揮“出海”平臺作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以及繼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時提出系列措施,鞏固香港國際中心地位,包括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以及國際創科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民生改善

《施政報告》以民生爲壓軸專章,是整份報告中篇幅最大的一章,涵蓋土地房屋、交通運輸、醫療護理、社會福利、保障勞工、關愛共融等九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重要範疇。當中包括:持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持續造地,增加土地儲備,滿足大型發展項目、長期經濟發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透過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推廣自動駕駛車輛等便利交通出行;深化醫療改革,提升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強化基層醫療、增加醫護人手、推動中醫藥發展和醫療創新等。

當局亦推出“組合拳”支持香港本地經濟,包括支援中小企、支持發展多元經濟、推動漁農業發展、推廣寵物友善場景等。同時,香港會透過系列措施支援和保障勞工,確保本地工人就業優先;繼續精準扶貧,將資源投放在最有需要幫助的人士身上;在安老方面,會持續推廣“居家安老爲本、院舍照顧爲後援”的方針、加強院舍照顧服務、優化大灣區養老安排等。爲應對社會高齡化挑戰,政府將設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另外,香港會持續推動婦女發展,繼續以“組合拳”鼓勵生育,保護兒童和支援學童,加強支援少數族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