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2025年施政报告,聚焦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答问会上表示,新报告详细阐述了政府在发展北部都会区(北都)和产业革新方面的策略部署和具体行动,旨在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和“出海”平台作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报告不仅是香港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加快迈向“由治及兴”的进程表,也是香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李家超指出,上任三年多以来,他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主轴,以发展改善民生;在不同范畴都见到成效,包括“一国两制”的实践建设、政府治理、经济发展、民生照顾等。

治理强化与AI应用

为了进一步强化治理,李家超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并强化公务员评核机制。同时,成立了“AI效能提升组”,统筹和指导各政府部门有效应用AI技术。政府十分重视AI应用的治理和风险防范,政府及公营机构的资讯系统均需要接受反覆测试、审核和持续监察以确保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推进AI发展,推进AI+发展,落实AI政务,以及促进AI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经济发展策略

经济方面,今年的《施政报告》分别以“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和“产业发展和革新”两个专章阐述政府在发展北部都会区(北都)和产业革新方面的策略部署和具体行动。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庞大潜力。经过政府过去三年的努力,北都的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期,是提速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

李家超决定提升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程序,拆墙松绑,以新思维制订北都各发展区的营运模式,包括推动大学城建设,以及订立加快发展北都的专属法律等。政府亦会引入和培育产业,并制订优惠政策包,以更快、更灵活的方式与产业商讨落户细节,创造更多高收入的优质职位及提升生产力。

“一国两制”下,香港同时拥有国家机遇和国际机遇的双重叠加优势。过去在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独特优势时,香港较着重“引进来”,但香港未来的新机遇将更聚焦于“走出去”。这一突破源自全球贸易秩序重塑,内地企业不再聚焦单一国家,而转向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施政报告》重点阐述香港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包括驱动“引进来、走出去”和发挥“出海”平台作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以及继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提出系列措施,巩固香港国际中心地位,包括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国际创科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民生改善

《施政报告》以民生为压轴专章,是整份报告中篇幅最大的一章,涵盖土地房屋、交通运输、医疗护理、社会福利、保障劳工、关爱共融等九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重要范畴。当中包括:持续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丰富置业阶梯;持续造地,增加土地储备,满足大型发展项目、长期经济发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透过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推广自动驾驶车辆等便利交通出行;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医疗系统的可持续性、强化基层医疗、增加医护人手、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医疗创新等。

当局亦推出“组合拳”支持香港本地经济,包括支援中小企、支持发展多元经济、推动渔农业发展、推广宠物友善场景等。同时,香港会透过系列措施支援和保障劳工,确保本地工人就业优先;继续精准扶贫,将资源投放在最有需要帮助的人士身上;在安老方面,会持续推广“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的方针、加强院舍照顾服务、优化大湾区养老安排等。为应对社会高龄化挑战,政府将设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另外,香港会持续推动妇女发展,继续以“组合拳”鼓励生育,保护儿童和支援学童,加强支援少数族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