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動輕工業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相關負責人解讀《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重點行業規模穩中有升,企業經營效益基本穩定,新增長點快速發展,引領消費能力不斷提升的總體目標,並部署了五方面重點任務。一是着力優化供給。二是助力擴大消費。三是保持國際競爭優勢。四是優化產業生態。五是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具體來看,着力優化供給方面。開展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行動、重點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加力品牌培育和宣傳推廣。助力擴大消費方面。落實好現有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促進擴大傳統消費,圍繞健康、養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費熱點打造新增長引擎。拓展人工智能在輕工領域應用,加快新業態新模式推廣應用,搭建供需對接交流平臺,激發消費潛力。保持國際競爭優勢方面。支持龍頭企業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設,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模式,不斷強化企業商品出口公共服務,引導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合理佈局。優化產業生態方面。培育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通過產業轉移對接活動等途徑推動產業合理佈局,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方面。推動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綠色產品供給能力,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做好《工作方案》的宣貫工作,加快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通過強供給、促消費、穩出口、優生態、增動能等系列舉措穩住輕工業基本盤,鞏固拓展輕工業優勢地位,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原文如下:

關於印發《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商務、市場監管主管部門:

現將《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2025—2026年)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2024年輕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的15.4%,是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需求不振、預期偏弱等問題仍然存在,行業穩增長任務艱鉅。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輕工業支撐帶動作用,助力實現工業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破解消費供給的結構性矛盾,增強供需適配性,以有效需求牽引供給,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需求,推動輕工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支撐工業經濟向好發展。

二、主要目標

2025—2026年,輕工業在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重點行業規模穩中有升,企業經營效益基本穩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嬰童用品、體育休閒時尚產品等新增長點快速發展,引領消費能力不斷提升。新增推廣300項升級和創新產品,接續培育10個規模100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產區。

三、工作舉措

(一)着力優化供給

加快產品創新。開展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行動,細分人羣、區域、行業和年齡,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分析消費者需求,不斷豐富產品品類和特色供給。通過“鏈長制”“揭榜掛帥”等舉措,加速智能家電、生物製造、高端自行車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指導行業協會制定發佈家電、造紙、照明電器、洗滌用品、食品等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引領產品創新。在皮革、自行車、工藝美術、玩具、老年用品等領域徵集新型設計案例並向社會發布,促進文化和設計賦能,開發契合品牌定位和消費者喜好的創意產品。

加強質量保障。開展重點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強化強制性國家標準“紅底線”作用,推動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平穩有序過渡,完成玩具、兒童手錶、智能鎖具、家用燃氣竈具等10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加強質量品牌、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標準供給,每年完成300項行業標準制修訂,優化提升輕工標準體系。建立老年用品、智能家居產業標準體系,引導產業規範健康發展。組織開展品質育兒與產品質量安全行動,普及哺育、出行、玩耍、教育類嬰童用品。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爲重點,加快家電、縫製機械、照明電器、電動自行車等領域先進產品標準轉化爲國際標準,帶動產品、服務、裝備“走出去”。加快適用國際標準轉化,提升國際國內標準一致化水平,推動認證結果國際互認。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在智能家居等重點領域提出一批國際標準提案。嚴格企業產品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規範產品標識,便於消費者查詢。實施製造業卓越質量工程,支持輕工領域企業持續提升質量管理能力,支持舉辦質量管理創新活動,徵集遴選行業優秀質量管理案例,促進提升行業質量競爭力。

加力品牌培育。組織開展家電、傢俱、化妝品、鞋靴、箱包、運動器材、老年用品、嬰童用品、制筆等領域品牌培育工作,擇優納入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加強建設成效宣傳和展播,支持有關品牌參加國內國際重要展覽展示活動,支持“名品下鄉”“方陣出海”。編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強化高端產品和品牌培育,舉辦升級創新產品成果發佈會,利用媒體矩陣拓展傳播途徑和銷售渠道。

(二)助力擴大消費

促進擴大傳統消費。落實好現有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大綠色低碳、智能健康、適老宜小產品研發推廣,充分發揮政策資金撬動作用,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加強高能效、智能化、嵌入式、套系化家電產品供給,推廣全屋定製、局部翻新、適老化改造等換新模式,帶動家電家居消費。分批公告符合電動自行車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提升產品本質安全水平。深入開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

培育新消費增長點。圍繞健康、養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費熱點打造新增長引擎。增加智能家電、智能機器人、功能傢俱、智能安防、多場景照明系統、智能影音娛樂、康復輔助器具等產品供給。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聯互通國家標準,開展智能家居大規模推廣應用行動。重点开发应用養老服务机器人、多功能護理牀、健康護理用品等急需產品。持續發佈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適時評估並動態調整,利用適老化改造支持政策等加大優質產品推廣力度。發展健康與營養類嬰童食品、多功能與便攜性戶外產品、益智類玩具與教育產品等品類,助力兒童健康成長。推進運動食品、老年食品、健康食品、即食食品等功能性產品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研發一批運動員競技、訓練、測試、康復急需的裝備器材,發佈優秀冰雪裝備器材產品目錄,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冰雪運動裝備器材特色產業園區,滿足冰雪競技與旅遊需要。

加快新業態新模式推廣應用。拓展人工智能在輕工領域應用,重點推進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產品設計和生產製造,打通消費和生產環節,實現小單快反和個性化定製。在家電、運動器材等領域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研發一批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產品,培育工業垂類大模型產品,形成一批高質量工業數據集和標杆應用案例。在電池、日化、生物製造等領域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中試平臺,加速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鼓勵在旅遊體驗基地及特色村鎮街區打造工藝美術創意基地,創新文化消費場景。培育一批智能家居、適老化產品體驗中心,拓展多場景體驗和增值服務。

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組織舉辦“三品”全國行活動,通過專場促銷、專業巡展等方式促進供需精準對接,推廣輕工優質優價、質優價廉產品。用好“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喫貨節”等擴消費活動平臺,聯動線上線下激發消費潛力。支持家電、傢俱、五金製品、皮革、玩具和嬰童用品、塑料製品、自行車、縫製機械、工藝美術、樂器、食品等重點領域以市場化方式舉辦展會,搭建供需對接交流平臺,開展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對接。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工作,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促進內外貿渠道、品牌、標準有效對接。

(三)保持國際競爭優勢

優化貿易結構。支持家電、傢俱、皮革、照明、酒類等行業龍頭企業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設,開拓海外營銷渠道,打造更多國際化品牌。依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在電動自行車、五金製品、傢俱等行业加强与东南亚、非洲、西亞及中東等地貿易投資合作。鼓勵工藝美術、陶瓷、茶、白酒、黃酒等骨幹企業海外創牌,帶動中國歷史經典產業“走出去”。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出口市場秩序,堅決遏制非理性價格競爭,鼓勵出口企業在技術、質量、品牌和服務方面開展良性競爭,積極應對外貿風險,防止“內卷外化”。

發展外貿新模式。積極支持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優化商品品類,增加商品附加值,大力開展海外營銷推廣。大力支持跨境電商賦能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培育品牌,幫助更多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參與國際貿易。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服務,更好滿足輕工企業匯率避險需求,助力輕工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強化公共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出海綜合服務港、建設海外綜合服務站,爲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市場信息、法律諮詢、知識產權等服務,引導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合理佈局,制定差異化策略,形成多方共贏的投資模式。持續開展國際貿易規則和形勢研究,藉助政府各雙邊多邊合作平臺以及行業組織等渠道加強與相關貿易伙伴對接,助力輕工企業更好適應出口目的地市場環境。做好出口商品原產地證書籤證工作,助力輕工企業在優惠貿易協定夥伴方享受關稅減讓。加強貿易風險研判,指導企業、行業做好應對預案。

(四)優化產業生態

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在家電、電池、傢俱等領域培育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樹立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先進典範。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產業鏈協作平臺,強化與中小企業在協同製造、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實現融通發展。面向未來重大消費需求,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生物製造等領域推動建立跨行業、跨學科交流機制,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效率。實施重點產業鏈質量強鏈,發揮基礎設施對產業建圈強鏈的支持作用。

推動產業合理佈局。從傳統經典、先進製造、專精特新等角度分批打造輕工業特色產區,加強分類培育和管理。支持智能家電、泛家居等重點產業集羣向世界級集羣邁進。加快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鼓勵並支持舉辦綠色家居、生物製造、食品、皮革等領域產業轉移對接活動,帶動企業向中西部地區梯次轉移。激發東北地區企業活力,鞏固提升傳統優勢輕工產業。在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輕工產業。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及相關行業規範條件,引導企業主動退出技術落後、附加值低、安全隱患大的低效產能,提升符合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端產能。

強化穩企助企。藉助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等支持輕工重點產業鏈企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模式,支持輕工企業發展。在家電、酒、乳製品等領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業,在電池、生物製造、高性能塑料、特種紙等領域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行业组织开展百强企業培育。依托各级中小企業公共服务机构和中国中小企業服务网,實施“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务行动,面向轻工中小企業强化政策宣讲、供需對接、數字賦能、品牌提升等服務。

(五)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實好《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錨定2027年階段性目標,聚焦家電、傢俱、製鞋、日用化學品等重點行業推廣智能排產、智能配方設計等“小快輕準”適配方案。健全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結合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分行業打造服務商資源池。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廠,召開數字化轉型現場經驗交流會,宣傳推廣優秀成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開展面向輕工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支持“智改數轉網聯”項目實施。

促進綠色化發展。建立涵蓋產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多維度的嚴格綠色標準體系,強化企業綠色生產責任,支持建設一批輕工行業綠色工廠,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示範標杆。聚焦皮革、造紙等重點行業,推動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研究,推廣綠色低碳技術與先進工藝設備,加大低污染可回收原輔材料替代力度。引導企業在生物基材料、可降解材料、水溶性薄膜、水性油墨、水基型清洗劑等方面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生物基降解材料製品。積極參加國際公約談判,推動塑料包裝、紙包裝等產品綠色循環發展。引導輕工重點行業完善產品碳足跡和能效等標準,強化全生命週期綠色設計與智能產品研發,提升綠色產品供給能力,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支持。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等消費品消費,統籌用好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輕工企業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技術改造以及基礎領域技術突破。加強標準實施監督,保障強制性標準嚴格執行、推薦性標準有效實施。加大老年人、嬰童、學生、婦女等羣體用品監督抽查力度,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秩序。規範電商平臺和經營者價格標示、打折促銷等行爲,引導企業合法合規經營,抵制不正當競爭。加強輕工企業勞動者權益保障,落實工時、帶薪年休假制度。各地區要優先支持智能綠色家電、適老化改造等大宗消費,鼓勵利用地方財政資金對交售報廢老舊電動自行車並換購符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 17761—2024)要求新車的個人消費者,加大補貼力度。

(二)加強預期管理。聚焦輕工業大省、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開展運行監測調度,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和“數字工信”等信息化平臺,構建細分行業運行動態監測分析體系,定期發佈行業數據和運行報告。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行業,通過召開閉門會等方式加強行業提醒和對策研究,促進健康有序發展。組織開展輕工業穩增長系列報道宣傳活動,及時總結行業穩增長、促轉型典型經驗做法,利用中國消費品公衆號、央視主流媒體等多渠道持續宣傳報道,促進行業堅定信心、提振預期。加強中國消費名品宣傳,聚焦輕工關鍵領域提振消費。加強自媒體管理,壓實網站平臺內容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打擊造謠傳謠、歪曲事實等行爲,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組織實施。建立部省會商工作協調機制,定期調度輕工業穩增長工作和行業運行情況,推動解決行業和企業的問題。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輕工業大省要發揮更大作用,穩住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生物製造、智能家居、銀髮經濟、冰雪運動等產業新引擎。支持廣西等沿邊省(區)打造面向海外市場的電動自行車等重點產品生產基地,構建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各地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将推动轻工业稳增长纳入本地區重点工作,加強相關部門工作協同,積極推出有利於行業發展的政策及配套措施,開展精準化服務保障,促进本地區轻工业平稳运行,力爭達到預期目標。有關行業協會要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積極落實相關工作舉措,及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及對策建議,引導企業加強自律。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解讀《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

一、《工作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5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大會提出“2025年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實施新一輪十大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優勢產業、民生產業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是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的主力軍,承擔着豐富消費、穩定出口、擴大就業的重要任務,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息息相關。2024年輕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的15.4%,規上企業營業收入23.2萬億元,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需求不振、預期偏弱等問題仍然存在,輕工業穩出口、穩增長面臨較大壓力。爲進一步明確目標、樹立信心、凝聚合力,《工作方案》堅持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圍繞強供給、促消費、穩出口、優生態、增動能部署15項任務,通過加強與相關部門、地方、行業協會協同,加大政策支持,凝聚行業共識,推動輕工業平穩增長,支撐工業經濟增長達到預期目標。

二、《工作方案》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工作方案》旨在發揮輕工業規模體量大、產品種類多、帶動作用強的特點,從“消費”“投資”“出口”三方面入手,穩住輕工業增長態勢,着力破解消費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推動輕工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为工业稳增长和提振消費提供有力支撑。在任務部署和工作推進中注重把握四對關係。

一是把握好基本盤和新增長點的關係。《工作方案》既聚焦推動傢俱、家電、玩具、皮革等量大面廣、各具特色的傳統輕工行業提質升級,又順應智能化、健康化、綠色化發展新趨勢,圍繞健康、養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新消費熱點打造新增長引擎。

二是把握好供給和需求的關係。《工作方案》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引導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技術、環保、安全等競爭,又坚守扩大内需戰略基点,加強供需對接、挖掘新消費增長點、推廣“人工智能+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

三是把握好出口和內需的關係。《工作方案》既着眼鞏固拓展輕工業國際優勢地位,推動優化貿易結構,積極應對貿易風險,又立足於做強國內大循環,強化企業培育、產業梯度佈局、產業鏈協同等工作。

四是把握好發展和轉型的關係。《工作方案》既聚焦短期增長目標,充分利用“兩新”政策支持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等輕工產品“以舊換新”和改造升級,也着眼增強發展後勁,在行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方面明確實施路徑、部署重點工作。

三、《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結合當前國內外發展形勢和輕工業發展實際,《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輕工業在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重點行業規模穩中有升,企業經營效益基本穩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嬰童用品、體育休閒時尚產品等新增長點快速發展,引領消費能力不斷提升。新增推廣300項升級和創新產品,接續培育10個規模100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產區。

四、《工作方案》將如何優化輕工業產品供給?

我國是輕工產品生產大國,擁有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百餘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輕工產品“世界工廠”,但也存在供給結構不平衡、低端供給過剩和優質供給不足、質量保障有待增強等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工作方案》對優化輕工業供給提出3項措施。

一是加快產品創新。開展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行動,豐富產品品類和特色供給。通過“鏈長制”等方式,加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指導行業協會發布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徵集發佈新型設計案例,促進文化和設計賦能。

二是加強質量保障。強化關鍵領域標準供給和落地實施,加快先進產品標準轉化爲國際標準以及適用國際標準轉化,提升國際國內標準一致化水平,推動認證結果國際互認。實施製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徵集遴選行業優秀質量管理案例。

三是加力品牌培育。組織開展品牌培育工作,擇優納入中國消費名品方陣。編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舉辦升級創新產品成果發佈會,利用媒體矩陣拓展傳播途徑和銷售渠道。

五、《工作方案》如何推動我國輕工業保持國際競爭優勢?

我國輕工業年出口額近1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超過30%,長期穩居世界首位。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貿易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輕工業出口面臨較大壓力。堅定開放合作是輕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今後發展的必由之路,《工作方案》對輕工業穩出口提出3項措施。

一是優化貿易結構。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設,加強投資合作,開拓海外營銷渠道,打造更多國際化品牌。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出口市場秩序,積極應對外貿風險,堅決遏制非理性價格競爭。

二是發展外貿新模式。支持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服務。

三是強化公共服務。打造出海綜合服務港、建設海外綜合服務站,引導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合理佈局。持續開展國際貿易規則和形勢研究,加強與相關貿易伙伴對接,做好出口商品原產地證書籤證工作,指導企業、行業做好貿易風險應對預案。

六、《工作方案》如何優化輕工業產業生態?

上下游緊密協同、各區域協調共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產業生態是輕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土壤”。《工作方案》對優化輕工業產業生態提出3項措施。

一是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培育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強化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合作,實現融通發展。推動建立跨行業、跨學科交流機制,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效率。實施重點產業鏈質量強鏈,發揮基礎設施對產業建圈強鏈的支持作用。

二是推動產業合理佈局。分批打造輕工業特色產區,加強分類培育和管理。鼓勵並支持舉辦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激發東北地區企業活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輕工產業。引導企業主動退出低效產能,提升符合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端產能。

三是強化穩企助企。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鼓勵金融機構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模式,支持輕工企業發展。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施“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务行动。

七、《工作方案》如何推動輕工產業轉型升級?

數智技術是傳統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綠色低碳轉型是傳統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輕工業作爲典型的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亟需加快改造提升、激發發展動能。《工作方案》對輕工業轉型升級提出2項措施。

一是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實好《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推廣智能排產、智能配方設計等“小快輕準”適配方案。健全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廠,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開展面向輕工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

二是促進綠色化發展。建立嚴格的綠色標準體系,強化企業綠色生產責任,支持建設一批輕工行業綠色工廠。推動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研究,推廣綠色低碳技術與先進工藝設備,加大低污染可回收原輔材料替代力度。積極參加國際公約談判,推動塑料包裝、紙包裝等產品綠色循環發展。引導輕工重點行業完善產品碳足跡和能效等標準,強化全生命週期綠色設計與智能產品研發,提升綠色產品供給能力。

八、企業如何理解並落實《工作方案》?

政策的有效落地離不開各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穩住輕工業根本上要穩住輕工企業。《工作方案》堅持正向引導、政策激勵,着重穩預期、強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企業落實《工作方案》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技術引領。加速智能家電、生物製造、高端自行車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研發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產品。

二是突出優質優價。嚴格企業產品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規範產品標識,積極參與質量管理創新活動和行業優秀質量管理案例遴選。

三是強化品牌建設。積極參加重要展覽展示活動,申報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等,努力培育高端產品和品牌。

四是做好全球佈局。加速品牌全球化發展,開拓海外營銷渠道,利用出海綜合服務港、海外綜合服務站獲取政策法規、市場信息等。

五是積極響應政策。主動退出低效產能,提升符合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端產能。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稱號,參加“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

六是加快轉型升級。強化數智技術應用,推廣智能排產、智能配方設計等“小快輕準”適配方案。大力開展綠色工廠建設,積極推廣綠色低碳技術與先進工藝設備,加大低污染可回收原輔材料替代力度。

九、《工作方案》如何營造放心消費的有利環境?

輕工業涉及14億人“衣食居用行、文娛旅美尚”等方方面面,同人民羣衆生活聯繫最緊密、關係最直接,是促消費、惠民生的主力軍。《工作方案》部署了系列工作,促進消費者放心消費、安心消費、舒心消費。

一是以強制性國家標準兜牢消費安全底線。針對產品安全,部署完成玩具、兒童手錶、智能鎖具、家用燃氣竈具等10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組織開展品質育兒與產品質量安全行動,普及哺育、出行、玩耍、教育類嬰童用品,不斷提升產品安全水平。

二是以高質量供給激發消費潛力。落實好現有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大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消費。部署開展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建設,深入開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組織編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發佈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優秀冰雪裝備器材產品目錄,開展智能家居大規模推廣應用行動,擴大智能家電、多場景照明系統、智能影音娛樂等升級產品和養老服務機器人、多功能護理牀、健康護理用品等急需產品供給。

三是以多元化活動拓展消費渠道。打造“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喫貨節”“三品”全國行、孝老愛老購物節等活動平臺,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工作,爲消費者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輕工產品。

四是以新場景應用提升消費體驗。拓展人工智能在輕工領域應用,推進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產品設計和生產製造,打通生產和消費環節,實現小單快反和個性化定製。鼓勵打造工藝美術創意基地,培育一批智能家居、適老化產品體驗中心,爲消費者提供即看即試即購即享的消費體驗。

十、如何推進《工作方案》貫徹落實?

《工作方案》提出3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統籌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輕工企業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基礎領域技術突破。加強標準實施監督,規範電商平臺和經營者價格標示、打折促銷等行爲,引導企業合法合規經營。加強輕工企業勞動者權益保障。

二是加強預期管理。構建細分行業運行動態監測分析體系,定期發佈行業數據和運行報告。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行業加強警示提醒和對策研究。組織開展輕工業穩增長系列報道宣傳活動,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做法。加強自媒體管理,壓實網站平臺內容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打擊造謠傳謠、歪曲事實等行爲。

三是加強組織實施。建立部省會商工作協調機制,定期調度輕工業穩增長工作進展和行業運行情況,推動解決行業和企業的問題。指導各地將推動輕工業穩增長納入本地區重點工作,積極推出有利於行業發展的政策及配套措施,開展精準化服務保障。引導有關行業協會積極落實相關工作舉措,及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及對策建議。

本文編選自“工信微報”公衆號,FOREXBNB編輯:蔣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