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業面臨收入缺口,貝恩預測2030年全球AI收入或少於預期8000億美元
諮詢公司貝恩在其年度《全球科技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AI)企業到2030年需實現每年2萬億美元的收入,以滿足預期需求所需的算力投資。然而,貝恩預測這些企業的收入可能比目標少8000億美元,引發對AI行業估值與商業模式的進一步質疑。
當前,隨着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等服務的普及,全球企業紛紛佈局AI領域,算力與能源需求快速攀升。但AI帶來的成本節約效應及企業通過AI創造額外收入的能力未能跟上這一增長步伐。
貝恩全球科技業務主席大衛·克勞福德表示,若當前規模擴張規律持續,AI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日益加劇的壓力。
據報道,OpenAI目前每年虧損數十億美元,且將增長置於盈利之上,但預計到2029年實現現金流爲正。
彭博情報數據顯示,到2030年前,微軟、亞馬遜、Meta等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年度合計支出將增至5000億美元以上。
貝恩指出,到2030年,全球AI增量算力需求可能飆升至200吉瓦(GW),其中美國將佔據一半份額。儘管技術與算法的突破或能緩解這一壓力,但供應鏈限制或電力供應不足仍可能阻礙AI行業的發展進程。
AI企業研發投入
除算力投入外,頭部AI企業還在產品研發上投入巨資。貝恩預計,未來3至5年,企業將把高達10%的科技支出用於構建核心AI能力,包括智能體平臺等。
量子計算與機器人領域預測
貝恩在年度科技報告中還預測,量子計算等領域將迎來增長。該報告稱,這一新興技術有望爲金融、製藥、物流、材料科學等行業創造總計250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貝恩認爲量子計算的發展將呈漸進曲線:未來10年內,量子計算將先在特定細分領域實現初步應用,隨後逐步擴大應用範圍。
人形機器人正吸引大量資本投入,普及率不斷提升,但目前仍處於部署初期,且嚴重依賴人類監督。貝恩指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成功將取決於生態系統的成熟度,而儘早開展機器人試點的企業有望在行業中佔據領先地位。
AI企業2030年預期收入缺口 | 8000億美元 |
---|---|
全球科技巨頭2030年前AI領域年度合計支出 | 5000億美元以上 |
2030年全球AI增量算力需求 | 200吉瓦(GW) |
量子計算爲各行業創造的市場價值 | 25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