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加速滲透娛樂傳媒行業,重塑內容創作與價值窪地

生成式AI技術正在深刻影響娛樂傳媒行業,不僅改變內容創作的方式,還對行業價值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指出,Netflix、Spotify、Meta和谷歌等大型科技和媒體公司通過AI技術在個性化推薦、內容成本優化和廣告變現效率提升方面展現出中期內明確的增長前景。

AI技術在內容創作領域的應用日益深化,從降低視效成本到創新內容生產模式,預示着生產效率的革命。例如,Netflix利用AI技術爲阿根廷劇集《El Eternaut》製作特效,將原本成本高昂的效果應用於小成本劇集中。

內容創作革命:成本驟降,效率飆升

AI技術正從根本上改變內容創作的成本結構和生產模式。報告預計,大型媒體公司有望將其整體節目製作費用降低約10%,其中原創劇本內容的製作成本有望實現10-30%的效率提升。

例如,AMC Networks已與AI公司Runway合作,利用其工具實現了“增量生產節省”。

在內容創新方面,新舊玩家都在積極探索。OpenAI支持的首部AI製作動畫長片《Critterz》預算不足3000萬美元,製作週期僅爲9個月,遠低於傳統動畫電影的預算和製作時間。

音樂領域同樣如此,AI工具如ElevenLabs的Eleven Music可以直接從文本生成包含人聲和樂器的完整歌曲,導致Spotify平臺上的曲目數量已遠超1億首。

新價值窪地:體驗式與體育資產凸顯

在AI導致數字內容極大豐富的時代,那些無法被輕易複製和生成的資產反而愈發珍貴。摩根士丹利認爲,現場“體驗式”資產和全球性“體育”資產的價值正在因此凸顯。

報告分析稱,當AI爲每個消費者提供愈發定製化的個人數字體驗時,人們對真實世界中共享、鮮活的公共體驗的需求將會增加。這一趨勢有利於擁有獨特體驗式資產的公司,如擁有主題公園和度假村的迪士尼以及全球最大的現場音樂娛樂公司Live Nation。

同樣,隨着AI內容充斥各大平臺,全球性的頂級體育賽事IP因其稀缺性、直播性和不可預測性,在“注意力經濟”中的價值將進一步提升。技術進步正在打破體育內容的地域限制,這爲一級方程式賽車集團和擁有UFC的TKO Group Holdings等全球體育資產持有者創造了有利條件。

儘管AI技術帶來了巨大潛力,但版權糾紛和勞資關係緊張已成爲其在娛樂行業廣泛應用前必須解決的關鍵難題。保護知識產權(IP)是傳統媒體公司的首要任務。近期,華納兄弟、迪士尼和環球影業相繼對AI公司Midjourney提起訴訟,指控其未經授權使用經典IP角色訓練AI模型。

爲了規避風險,行業領導者正謹慎行事。Netflix近期發佈了首份面向製作夥伴的《AI使用指南》,要求合作方在內容製作中使用AI時必須申報,並對涉及肖像權、劇本或用於最終成品的內容進行嚴格的法律和道德審查。

與此同時,勞資矛盾日益尖銳。AI在2023年好萊塢大罷工中已是核心議題之一,隨着2026年新一輪勞資合同談判的臨近,AI對編劇、演員等創意崗位的影響和權益保障,勢必會成爲各方博弈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