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長期債券市場壓力緩解,投資者尋求買入機會

全球長期債券市場的壓力正在緩解,投資者在關注債券供應變化的同時,也在拋售後尋求低價買入機會。自9月初以來,美國和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下跌約20個基點,而英國國債收益率下降逾10個基點。這一變化扭轉了此前一段時間的大規模拋售行情,該拋售曾擾亂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政府債券市場,推動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令英國國債收益率升至自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次長期債券的反彈部分受到供應減少的推動,一些國家的財政部將發行重點轉向成本更低的短期債券。日本財務省已提議在即將舉行的拍賣中減少長期債發行量。英國央行宣佈,從下個月開始,在其量化緊縮(QT)計劃中降低長期債拋售佔比。澳大利亞的債務管理機構則此前表示,將考慮減少超長期債的發行。

市場重新思考與策略師觀點

供應端的變化正在推動市場的廣泛重新思考。TS Lombard策略師稱,供應“修正”爲英國和日本債券創造了買入機會。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的策略師已經退出此前對長期美債將跑輸的交易建議。

TS Lombard經濟學家Davide Oneglia表示,全球各地30年期債券收益率上升並不是“即將到來的財政災難”的信號。他將原因歸結於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的需求下降,以及央行的量化緊縮計劃。他補充稱:“如果當局在減少長期債發行上採取更有力的行動,將爲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機會。”

在美國債券市場,關於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曾是推動3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本月早些時候逼近5%的因素之一。但上週接近一致的政策決定令花旗的擔憂減弱,該行利率策略師因此建議客戶對此前押注30年期美債將跑輸5年期美債的倉位進行獲利了結。

Guggenheim 首席投資官Anne Walsh表示,只要通脹率保持在3%以下,3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應當會維持在5%以下。她表示:“我們目前對通脹的基本預期是,通縮壓力仍在持續。因此我們比同行對通脹繼續下降的前景略顯樂觀,但認爲速度會更慢。”

星展銀行(DBS)新加坡高級利率策略師Eugene Leow表示,在長期債券遭到拋售之後,投資者再平衡可能成爲一種特徵,基金可能會買入第三季度表現不佳的資產。他表示:“在這一類資產中,我們認爲會出現久期偏好。我們重申,超長期日本國債看起來很有吸引力。”

全球經濟增長與債券市場

全球強勁的經濟增長也在幫助長期債券市場,這緩解了對財政赤字的擔憂,並促使投資者重新考慮利率的長期走勢。在亞洲,這一邏輯支撐了法國興業銀行利率策略師Stephen Spratt本週的新交易建議。他建議澳大利亞投資者買入“收益率曲線趨平”倉位,具體來說,是建立一種在未來數週澳大利亞10年期國債跑贏3年期國債時獲利的頭寸。Stephen Spratt在談及澳大利亞的經濟前景時表示:“前瞻性增長數據表明,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經濟強勁表現。”

Bloomberg全球綜合指數(Global Aggregate index)顯示,押注長期債券正開始獲得回報。10年期及以上債券本月的回報率爲0.7%,高於其他期限的債券——相比之下,未來幾年到期的債券只有0.2%。

摩根士丹利全球宏觀策略主管Matthew Hornbach表示:“30年期美債實際收益率在2.5%水平,蘊含着巨大的價值。長期投資者如果買入了30年期通脹保值債券(TIPS),如今的狀況相當不錯。”

當然,前方仍有風險。財政擔憂尚未消失,而如果利率下調,收益率曲線可能會進一步趨陡。政治因素也可能侵蝕市場的平靜——英國工黨大會可能在下週衝擊對英國國債市場的信心,而日本新任首相則可能帶來額外支出承諾的風險。

但近期的拍賣顯示需求強勁。日本40年期國債在週四拍賣中因投資者踊躍買入而上漲,而上週的20年期國債拍賣則錄得自2020年以來的最強勁需求。瑞穗銀行EMEA地區宏觀策略主管Jordan Rochester直言:“長期債券回來了。”

債券類型 本月回報率
10年期及以上債券 0.7%
未來幾年到期的債券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