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預測:2030年央行可能大幅增持比特幣與黃金資產
德意志銀行的最新研究指出,由於機構認可度上升和美元走弱,預計到2030年,全球各大央行可能會大幅增持比特幣和黃金資產。該機構的高級經濟學家瑪麗安·勞佈雷和分析師卡米拉·西亞松在報告中強調,比特幣可能成爲央行的新型“金融安全基石”,其戰略地位可與20世紀黃金的角色相提並論。
這一論斷出現在全球對比特幣和黃金需求雙雙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促使投資者加速對沖通脹風險,併爲傳統法定貨幣體系的演變做準備。
作爲傳統避險資產的黃金價格已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關口,而比特幣雖然交易價略低於本週歷史峯值,但其作爲機構“避險工具”的屬性正日益凸顯。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黃金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比重開始顯著上升。
機構投資者的避險潮迫使央行自2010年起轉爲黃金淨買家,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已超過36000噸,顯示了“黃金迴歸”的趨勢。
德意志銀行分析指出,黃金價格的上漲與去美元化進程密切相關。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佔比已從2000年的60%降至2025年的41%,這一趨勢同時利好黃金與比特幣。今年6月,黃金ETF與比特幣ETF資金淨流入分別達到50億美元與47億美元,均創月度紀錄。
勞佈雷特別指出,20世紀市場對黃金的追捧行爲與當前政策制定者圍繞比特幣的辯論形成了清晰對照,儘管比特幣作爲儲備資產仍存爭議,但其關注度與市場表現已創紀錄。
然而,這一觀點並非沒有反對聲音。摩根大通分析師近期報告認爲,穩定幣可能催生新的美元需求,有望帶來到2027年穩定幣市場擴張或帶來1.4萬億美元額外美元需求,這爲德意志銀行主張的黃金-比特幣儲備戰略投下陰影。
對此,勞佈雷回應稱,比特幣與黃金均無法完全替代美元,在央行儲備框架下,數字資產應作爲主權貨幣的“補充”而非替代品。她進一步指出,隨着波動性逐步消退、美中等國監管支持加碼,市場信心正不斷增強。
資產類型 | 2025年全球儲備佔比 | 2025年6月ETF資金淨流入(億美元) |
---|---|---|
美元 | 41% | - |
黃金 | - | 50 |
比特幣 | -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