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米基準價格跌至十年最低,全球產量增加及菲律賓進口限制影響價格

亞洲地區的大米基準價格已跌至十年來最低水平,這對家庭及依賴大米進口的國家意味着更低的糧食開支。

根據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數據,週三泰國5%破碎率白米批發價格下跌1.9%,至每噸355美元,創下2015年9月以來新低。此次價格下跌正值全球最大大米進口國菲律賓計劃延長進口限制措施,以扶持本國稻農。

儘管出口價格傳導至零售端需要時間,但來自泰國等主要供應國的價格下跌,將有望降低亞洲、非洲及部分中東地區的主糧成本。大米是全球數十億人口的重要主食,在東南亞等多地,大米貢獻了居民每日50%的卡路里攝入量。

2024年,受強勁需求與供應擔憂影響,大米價格曾飆升至十五年高位。隨着全球產量逐步改善,價格開始穩步回落。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25-26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5.564億噸,推動庫存水平上升。

此外,全球最大出口國印度遭遇超常季風降雨,反令本季收成預期提升。這將進一步擴大全球供應盈餘,促使這個南亞國家取消出口限制以避免國內積壓,從而增加國際市場發貨量。

年份 全球大米產量(億噸)
2024-25 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