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全球生物技術併購回暖跡象正在加速。倫敦上市、由施羅德集團管理的國際生物技術信託(IBT)因屢次押中收購標的而受到關注——數據顯示,該基金截至9月底的過去一年淨資產價值回報率爲27%,擊敗92%的同類基金;截至9月底淨資產約2.85億英鎊(3.81億美元),投資組合覆蓋約90只股票,其中罕見病領域佔比接近三分之一。
據瞭解,上週諾和諾德(NVO.US)宣佈收購肝病藥物公司Akero Therapeutics(AKRO.US),後者爲IBT前十大持倉之一,成爲該基金2020年以來第33宗、2025年第八宗被收購的持倉。年內已被收購的還包括Intra-Cellular Therapies、SpringWorks Therapeutics等。據統計,年初至今全行業已宣佈逾400筆生物技術與製藥交易,總額約1,110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710億美元。
圖1
此外,大型藥企面臨的“專利懸崖”是併購主驅動。據行業研究估計,2024-2030年間,美歐製藥商每年將有超過3600億美元銷售額因專利到期而面臨仿製藥競爭。IBT投資組合經理Ailsa Craig表示,製藥公司更偏好收購臨牀風險低、即將或已上市的產品,並強調,目前生物科技併購的數量和金額仍未達到大型藥企爲了維持營收增長所需要的水平,而即將到來的專利到期潮將迫使企業通過數十億美元級別的交易實現增長。
圖2
與此同時,Needham統計,2018年以來155宗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收購中,70%以上標的擁有後期在研資產,44%已有商業化產品。IBT持倉的肝病藥企Madrigal Pharmaceuticals(MDGL.US)、罕見病公司Avidity Biosciences(RNA.US)及Insmed(INSM.US)均被視爲潛在標的;其中Insmed今年股價已翻倍,因其藥物Brinsupri獲FDA批准用於罕見肺病治療。
圖3
宏觀層面,2025年上半年貿易戰波動令併購市場觀望,8月起宣佈交易驟增,全球併購額突破1萬億美元。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年內上漲18%,接近四年來高位,美聯儲降息預期進一步提振情緒。Craig與聯合經理Marek Poszepczynski認爲,藥企更傾向於“附加型”收購而非巨型合併,而單純內部整合難以解決專利懸崖問題。
儘管併購頻繁,Poszepczynski強調:“我們不是併購獵手,而是像藥企業務開發部門一樣思考基本面。”即便持倉公司最終未被收購,基金仍對其長期前景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