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週五大漲並創下歷史新高,因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低於預期,爲美聯儲下週及12月繼續降息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然而,部分經濟學家警告,通脹在未來數月之後仍可能捲土重來,不宜就此掉以輕心。
FOREXBNB獲悉,GlobalData TS Lombard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美國經濟學家Steven Blitz指出,未來通脹仍可能通過銀行體系向實體經濟傳導,進而再度變得“棘手”。他甚至認爲,這一過程有可能在未來一至兩年把目前約4%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推升至6%或更高。
週五,在9月CPI增速低於市場共識後,道指、標普500及納指齊創收盤歷史新高。道指收於47000點上方,刷新今年第13次歷史新高;標普500及納指則分別錄得2025年第34次及第33次歷史新高。Apollon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Eric Sterner稱,通脹多項分項,包括房租,正在出現“通縮跡象”,但承認“通脹具有粘性”,回到2%目標仍需時間。
與此同時,美債收益率漲跌不一,3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3.49%,顯著低於約4.11%的有效聯邦基金利率。利率期貨顯示,從現在到2026年年中,市場計入總計4至5次25個基點的降息概率。
Blitz認爲,短期內“經濟實際比市場想象更弱、通脹將繼續回落,因此美聯儲會降息,但大概率不會到四五次”。他強調自己關注的重點是今年之後的通脹路徑。一旦3年期美債收益率重新升至短端政策利率之上,使短端收益率曲線恢復正斜率,將觸發銀行釋放信貸,令貸款擴張重新啓動。該情形或在明年夏季甚至更早出現。
在Blitz的邏輯中,短端曲線由負轉正,將強化銀行擴大貸款意願,從而推動企業與居民加槓桿支出,並對住房等領域形成支持。他還補充,持續性的財政赤字、政府支出擴張,以及全球貿易結構導致的進口低價紅利受限,均可能構成推動長期利率上行與中長期通脹再抬頭。
Blitz在週五發佈的報告指出,若短端曲線轉正、財政發力與稅收激勵同向疊加,信貸擴張具有通脹力量。因此,雖非數週內即可實現,10年期收益率“長期趨勢向上”,未來1至2年或升至6%甚至更高。
對於中長期通脹壓力再起的擔憂,Blitz並非孤例。Aptus Capital Advisors投資經理John Luke Tyner也指出,美聯儲降息的滯後效應及可能在2025年底停止縮表(量化緊縮結束,相當於額外一次降息)等因素,都可能帶來通脹再加速的風險。他稱,銀行放貸回暖、按揭及再融資需求回升,以及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帶來的財政刺激,均可能重新點燃通脹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