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周五大涨并创下历史新高,因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低于预期,为美联储下周及12月继续降息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然而,部分经济学家警告,通胀在未来数月之后仍可能卷土重来,不宜就此掉以轻心。
FOREXBNB获悉,GlobalData TS Lombard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美国经济学家Steven Blitz指出,未来通胀仍可能通过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传导,进而再度变得“棘手”。他甚至认为,这一过程有可能在未来一至两年把目前约4%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推升至6%或更高。
周五,在9月CPI增速低于市场共识后,道指、标普500及纳指齐创收盘历史新高。道指收于47000点上方,刷新今年第13次历史新高;标普500及纳指则分别录得2025年第34次及第33次历史新高。Apollon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Eric Sterner称,通胀多项分项,包括房租,正在出现“通缩迹象”,但承认“通胀具有粘性”,回到2%目标仍需时间。
与此同时,美债收益率涨跌不一,3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3.49%,显著低于约4.11%的有效联邦基金利率。利率期货显示,从现在到2026年年中,市场计入总计4至5次25个基点的降息概率。
Blitz认为,短期内“经济实际比市场想象更弱、通胀将继续回落,因此美联储会降息,但大概率不会到四五次”。他强调自己关注的重点是今年之后的通胀路径。一旦3年期美债收益率重新升至短端政策利率之上,使短端收益率曲线恢复正斜率,将触发银行释放信贷,令贷款扩张重新启动。该情形或在明年夏季甚至更早出现。
在Blitz的逻辑中,短端曲线由负转正,将强化银行扩大贷款意愿,从而推动企业与居民加杠杆支出,并对住房等领域形成支持。他还补充,持续性的财政赤字、政府支出扩张,以及全球贸易结构导致的进口低价红利受限,均可能构成推动长期利率上行与中长期通胀再抬头。
Blitz在周五发布的报告指出,若短端曲线转正、财政发力与税收激励同向叠加,信贷扩张具有通胀力量。因此,虽非数周内即可实现,10年期收益率“长期趋势向上”,未来1至2年或升至6%甚至更高。
对于中长期通胀压力再起的担忧,Blitz并非孤例。Aptus Capital Advisors投资经理John Luke Tyner也指出,美联储降息的滞后效应及可能在2025年底停止缩表(量化紧缩结束,相当于额外一次降息)等因素,都可能带来通胀再加速的风险。他称,银行放贷回暖、按揭及再融资需求回升,以及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带来的财政刺激,均可能重新点燃通胀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