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考慮改革壓力測試機制 提高透明度
美聯儲正在考慮一項新計劃,旨在全面改革其核心審查機制,允許華爾街銀行提前瞭解即將到來的壓力測試標準。該計劃旨在改進部分模型設計,包括信貸損失、操作風險及證券領域,並提前徵求銀行業對下一輪壓力測試擬採用的“嚴重不利情景”的意見。
2026年壓力測試的標準已公佈,其中最嚴峻的情景要求銀行在全球經濟衰退、股票與房地產價值暴跌、美國失業率達兩位數的背景下評估自身應對能力。
美聯儲首席銀行監管官米歇爾·鮑曼表示,希望在公開意見徵詢期結束後、2026年測試前落實這些調整。美聯儲已在華盛頓召開的會議上投票,正式提議推進該計劃。
鮑曼強調,目前壓力測試模型、情景設計框架及具體情景未完全披露,也未公開徵求意見,這種透明度缺失會導致銀行在資本規劃中面臨不確定性,可能使資本要求與實際風險不匹配,同時限制公衆對壓力測試流程的理解與監督。
美聯儲的計劃要求,在銀行接受測試前,該機構需每年披露當年度壓力測試的所有關鍵細節,包括模型與情景設定。今年4月,美聯儲曾提出另一項提案,計劃將測試結果按兩年平均計算,並給予銀行更多時間適應新資本要求。此次調整也符合美國大型銀行的普遍預期。
改革還將把壓力測試所用的資產負債表數據日期從12月31日改爲9月30日。美聯儲表示,這些針對壓力測試模型與情景的調整,預計不會對參與機構的資本要求產生實質性影響。
嚴重不利情景
按照新方案,美聯儲明確了2026年壓力測試擬採用的最嚴峻情景,包括全球經濟嚴重衰退、高風險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無風險利率下降、金融市場波動性飆升,其中前三個季度股票價格將下跌54%。企業債券利差將擴大至5.7個百分點,美國失業率將攀升至約10%,房地產價格將暴跌,同時亞洲經濟將出現急劇放緩。
與以往一致,該情景僅用於測試目的,不代表經濟預測。
“開卷考試”爭議
銀行壓力測試始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旨在增強銀行抵禦未來經濟衝擊的能力,核心是評估銀行在假設性衰退中的應對能力。長期以來,銀行一直推動修改這類與資本要求掛鉤的監管規則,認爲現行規則負擔過重,阻礙其正常運營。
今年早些時候,22家美國大型銀行均順利通過美聯儲年度壓力測試,爲銀行提高股票回購與股息發放規模奠定了基礎。
美聯儲理事邁克爾·巴爾曾擔任該機構首席銀行監管官。他在預備發言中表示反對這些調整,認爲提前披露會削弱測試效力與可信度。巴爾稱,新形式“可能讓壓力測試淪爲僵化流程,給人一種金融體系韌性十足的虛假安全感”,“這會導致測試預測過於樂觀,一方面是因爲模型選擇不夠保守,另一方面是銀行可能存在‘鑽空子’的空間”。
美聯儲去年12月曾表示將調整壓力測試流程,但同月,代表摩根大通、高盛、美國銀行等機構的行業組織便就此起訴美聯儲。這些組織主張,測試標準制定過程不透明,導致“銀行資本要求與限制反覆無常且缺乏解釋”。而在週五,銀行政策研究所與金融服務論壇分別發表聲明,對美聯儲的舉措表示讚賞。
前美聯儲銀行政策律師、現任密歇根大學商法教授的傑里米·克雷斯批評美聯儲,稱該計劃是對銀行訴訟的妥協。克雷斯表示:“從法律層面而言,完全沒有要求將壓力測試變成‘開卷考試’,讓銀行參與‘出題’。這是一項政策選擇,而且是個糟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