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程序性投票通過臨時開支草案,避免政府停擺
美國參議院於2025年3月15日舉行程序性投票,以62票贊成、38票反對的結果,成功通過了對臨時開支草案的關鍵測試。這一進展為接下來的全體表決掃清了道路,確保聯邦政府能夠繼續運作並避免停擺危機。
臨時開支草案的關鍵內容
該臨時開支法案旨在為聯邦政府提供短期資金支持,確保政府運作至2025年9月30日。法案內容包括:
本財年國防開支增加60億美元。
非國防支出減少130億美元。
向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補充撥款4.85億美元,以支持其驅逐非法移民的工作。
削減不擴散核武器國防項目的資金1.85億美元。
削減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用於颶風和洪水救災項目的資金14億美元。
投票過程與後續步驟
此次程序性投票是法案通過的關鍵環節,法案必須獲得至少60票才能通過。最終,參議院以54票贊成、46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該法案。接下來,該法案將送交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法案的通過避免了政府部分停擺,確保了政府運作的連續性。短期內,這一結果可能提振投資者信心,支撐美元指數走強。然而,民主黨內部的爭議和分歧並未完全解決,未來在財政政策和與特朗普政府的博弈中,民主黨仍面臨巨大挑戰。
從中期來看,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可能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領域投資減少,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動力。如果財政赤字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進一步增加經濟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的反應
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失調引發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美國政府過度依賴財政刺激政策,導致財政赤字不斷擴大,進而引發通貨膨脹壓力。同時,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剩,資產泡沫風險上升。這種失調相互作用,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
此外,美國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例如,2023年6月初,隨著財政部預計“違約日”的臨近,全球市場波動放大,股市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
未來展望
隨著臨時開支法案的推進,美國政府短期內的停擺風險有所降低。然而,長期來看,美國仍需解決財政預算的結構性問題,以避免未來再次出現類似的危機。此外,該法案的通過也顯示出兩黨在關鍵財政議題上的合作意願,為未來的立法進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