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市場普遍認爲美元已經觸底並開始反彈時,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元的熊市尚未結束,目前的下跌趨勢“僅是半途”。
根據追風交易臺的報道,摩根士丹利在9月7日發佈的報告中提到,市場對美元的樂觀情緒主要基於幾個原因:首先,人們認爲美國經濟能夠比預期更好地承受進口關稅的影響;其次,美國股市的表現再次超越了全球其他股市;第三,歐洲和亞洲的經濟增長受到關稅的負面影響,以及一些經濟體的財政健康狀況讓投資者感到不安。
但是,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James K Lord在報告中強調,這些看似有力的論點並沒有考慮到美元的長期前景。該機構堅信,美元的下跌趨勢遠未結束,實際上,其跌勢“barely halfway through”(僅完成了一半)。
報告的主要觀點集中在美聯儲的政策變化上。摩根士丹利的美國經濟團隊認爲,美聯儲現在“更願意接受更高通脹的風險”。
這意味着,如果市場利率在美聯儲的引導下進一步下降,而通脹由於關稅向消費價格的傳導而持續高於目標水平,那麼美國的實際收益率將會受損。
報告強調,根據同事David Adams著名的四象限框架,實際收益率的受損是“美元的歷史性逆風”。
此外,市場對美聯儲進一步寬鬆政策的預期風險顯著,該機構的利率團隊持續看好5年期美國國債,預計曲線前端將反映出更深層次的降息週期。
支撐美元的另一大支柱——“美國經濟卓越論”也面臨挑戰。摩根士丹利的基本觀點是,到2025年第四季度,美國的GDP增長率將放緩至大約1%,並在2026年僅略高於這一水平。報告認爲,這樣的增長率很難支持“美國將領先於世界其他地區”的觀點。
最新的疲軟就業報告進一步顯示招聘活動陷入停滯,增長的下行風險變得明顯。低利率環境還可能激勵持有美元資產的外國投資者增加匯率對沖,這種行爲的變化無疑會加劇美元的弱勢。
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分化,正成爲壓垮美元的另一根稻草。報告分析稱,當美聯儲“降低了降息的門檻”時,歐洲央行(ECB)卻“提高了它”,而英國央行(BoE)最近的表態也“更偏鷹派”。這種組合顯然對美元不利。
從更深層次來看,治理和機構獨立性的疑慮正在浮現,這些歷史上支撐美元儲備地位的因素正在受到動搖。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Miran也承認,美元的特權地位給美國帶來了代價。看空美元的懷疑論者常常強調歐洲的財政風險,卻忽視了美國同樣無法置身事外。
此外,較低的美國利率將進一步激勵持有美元資產的外國投資者進行匯率對沖。摩根士丹利預計,這種投資者行爲的變化將成爲推動美元走弱的新因素。
總之,摩根士丹利認爲,美元面臨的關鍵風險在於增長前景以及貨幣和公共政策的不確定性。該機構維持其觀點,即美元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繼續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