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四,被譽爲“新美聯儲通訊社”的著名財經記者Nick Timiraos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聯邦政府當前的停擺狀態可能迫使美聯儲在缺少關鍵經濟數據的情況下作出下一次的利率決策,這增加了官員們在“降息幅度和節奏”上的分歧,使得它們難以達成一致。
Timiraos指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要求“大幅降息”的立場,實際上需要勞動力市場迅速惡化的明確信號作爲依據,而這些信號正是那些因政府停擺而暫時缺失的經濟報告中所包含的。
他提到,由於缺乏新的政府經濟數據,美聯儲很可能在兩週後的下一次會議上再次選擇“降息25個基點”,延續上個月的類似行動。當時,美聯儲內部對勞動力市場可能迅速轉弱的擔憂超過了對“高位滯留通脹”的警惕。本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近期的數據缺失並未改變這種“利弊權衡”。
自10月1日開始的聯邦政府停擺已經導致9月的就業報告暫停發佈,同時也推遲了本週原定公佈的通脹數據。
勞工部已經召回部分被迫休假的員工,以準備CPI的發佈。原計劃在10月中旬發佈的CPI現在推遲至10月24日,即美聯儲會議召開的前幾天。CPI是央行制定利率決策時的重要統計依據之一。
鮑威爾在週二的會議上表示,
“從我們的角度看,這些數據將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
“如果停擺持續下去,數據不僅不再公佈,也不再被收集,這將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具挑戰性。”
儘管通脹數據能爲美聯儲提供一些指引,但這只是局部信息。關於消費者支出和就業市場的其他關鍵指標,美聯儲目前只能依賴一些“二線”私人數據來源,以及企業提供的“軼事性信息”。
偏偏這個數據缺口出現在一個尤其尷尬的時機。Timiraos說,美聯儲此刻正試圖釐清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政策“實驗”對經濟帶來的結構性變化。例如,關稅政策提高了製造業和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導致消費者價格上升;而貿易不確定性促使企業減少招聘以保持利潤率;與此同時,移民政策收緊則限制了勞動力增長,也可能拖慢就業增速。
在失去權威政府數據之前,美聯儲內部就已在就業和通脹前景上存在分歧。有官員擔心勞動力需求突然萎縮,對通脹反而較樂觀;而另一些人則認爲,就業增速放緩主要與人口結構變化有關,真正值得擔憂的是,若就業企穩,通脹可能變得更爲頑固。
Timiraos認爲,沒有“就業”或“通脹”數據的支持,這些爭議就難以釐清,更難以爲特朗普陣營推動的大幅降息贏得更多委員支持。
德意志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Matthew Luzzetti表示,
“沒有數據,委員會就很難形成多數支持更激進的舉措,”
“所以當前最可行的路徑,仍然是10月再降息一次,幅度爲25個基點。”
相反,如果是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則至少需要看到強勁的9月就業數據,甚至還得配合前幾個月的上修數據纔有可能實現。
過去30年,美國政府曾三次停擺並推遲了重要經濟數據的發佈。1996年初,因政府停擺21天,導致1995年12月的就業報告延後兩週發佈,CPI數據也晚了近三週。彼時,美聯儲在1996年1月會議結束次日獲得了CPI數據,而該次會議上,美聯儲宣佈降息。
2013年10月,政府停擺16天,也導致就業與通脹數據延遲近兩週。時任舊金山聯儲主席、現任紐約聯儲主席的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當時在會議首日表示:
“雖然部分經濟數據延遲發佈,但我們仍然沒有陷入‘數據盲飛’。”
威廉姆斯當時還提到,美聯儲可用其他來源替代遲到的政府通脹數據。2018年底的部分政府停擺也導致部分商務部數據推遲,但勞工部並未受影響,因爲其資金已提前獲得國會和白宮批准,CPI和就業報告仍能正常發佈。
近年來,美聯儲和華爾街分析師都越來越依賴私人機構數據。例如,美聯儲內部經濟學家會使用ADP提供的數據估算私人就業情況。
此外,Indeed等招聘網站也會發布自身統計的職位空缺指標,信用卡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則發佈每週的消費者支出跟蹤數據。
不過,私營數據一般都是搭配官方數據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就業領域。官方數據歷史悠久、標準嚴謹,被視爲衡量美國經濟活動的“金標準”。
“私人數據雖然覆蓋面沒那麼廣,也沒那麼具有代表性,但如果收集到足夠多的資料,還是能大致描繪出實際情況,”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沃勒(Chris Waller)上週說。他認爲,當前數據整體顯示勞動力市場依舊疲軟。
Timiraos認爲,如果政府停擺持續到美聯儲下次會議之後,隨後恢復的數據發佈有望幫助內部達成共識,或在12月會議上展開一場更充分的降息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