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日本結束了連續四個月的出口下降趨勢,實現了4.2%的同比增長,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日元貶值增強了其產品競爭力以及對亞洲市場的強勁出口。然而,這一增長幅度並未達到市場預期,同時美國關稅對日本對美出口的影響仍在持續,使得經濟學家對日本出口的未來持謹慎態度。

根據日本財務省在10月22日星期三公佈的數據,9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長了4.2%,這一數字結束了8月份0.1%的下降趨勢,但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5.7%。

日元的貶值和亞洲市場的強勁需求是推動日本出口增長的關鍵因素:芯片出口成爲亞洲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9月份日元對美元的匯率較去年同期貶值了2.3%,這增強了日本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不過,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Takeshi Minami警告說,如果預期中的日美利差縮小導致日元升值,可能會抑制出口的價值。

數據顯示,9月份日本對美國的出口連續第六個月出現下降,同比下降了13.3%,汽車、芯片製造設備和發動機出口都受到了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影響。

儘管日美貿易協議將關稅從最初提議的25%降低到了15%,但日本企業仍然面臨着更高的關稅負擔。穆迪分析的首席日本經濟學家Stefan Angrick指出,貿易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出口將繼續承受壓力,而國內需求也難以提振經濟。

儘管理論上日元貶值對出口是有利的,但其實際效果卻受到了質疑。三井住友銀行的首席外匯策略師Hirofumi Suzuki表示,出口“實際上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強勁”,部分原因是去年的基數較低。

Suzuki指出,儘管去年9月日元對美元的匯率約爲147,而今年9月已經跌破150,但我們還沒有看到出口的大幅增長。關稅等政策因素對出口的影響似乎比匯率因素更大。

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主張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這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日元。自9月以來,市場已經開始押注“高市交易”,推動日經225指數在週二創下歷史新高,日元匯率跌破150關口。

除了日元貶值推動出口之外,亞洲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出口的反彈。

數據顯示,對亞洲市場的出口成爲9月份數據的亮點,同比增長了9.2%。對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大陸的出口增長了5.8%,部分抵消了對美出口的下降。

半導體出口是亞洲整體增長的主要動力,按價值計算,半導體及其他電子元件的出貨量增長了12.6%。這反映出亞洲市場對日本高科技產品的持續需求。

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Takeshi Minami表示:“由於美元走強和日元疲軟,對歐盟的出口價值正在擴大,日本出口也受益於中國的內需刺激政策。”

相比之下,對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的出口持續表現疲軟。汽車出口按價值計算下降了24.2%,雖然略好於8月份28.4%的跌幅,出貨量下降了14.1%,但仍顯示出美國15%關稅的顯著影響。

這表明日本汽車製造商持續降低價格,犧牲利潤以保持市場份額。Minami表示:“由於關稅的影響,對美出口仍然疲軟,尤其是汽車。”

日本央行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的會議上發佈季度經濟和物價預測,政策制定者正在密切關注美國貿易政策對日本經濟和企業活動的影響,以決定下次加息的時機。

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Minami表示,如果全球經濟增長如預期那樣長期放緩,出口或外部需求不太可能成爲推動日本經濟的動力。

穆迪分析的Angrick補充說,未來幾個月出口可能會繼續承受壓力,國內需求也無法扭轉局面。

他指出,高市早苗承諾增加家庭支出和能源、糧食安全戰略投資,但“經過三年的大幅財政緊縮後,這些新措施更像是放鬆財政剎車,而非踩下油門”。

日本第二季度GDP已從最初估計的0.3%上調至0.5%,好於市場預期的0.1%,顯示出經濟的韌性強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