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不定額的投資邏輯
定期但不定額就是指投資人會在固定的時間週期(如每週、每月)進行投資,不過每次投入的金額並不固定,而是根據市場情況、投資標的估值、個人判斷或規則設定來靈活調整投入金額。
✔ 定期:指投資的時間點是有規律的,比如每月10號。
✔ 不定額:指每次投資的金額可以變化,比如這次投2000元,下次投5000元。
➢其核心邏輯是:逆向思維 + 趨勢判斷 + 紀律投資
市場下跌時低位加倉,攤低平均持倉成本;市場上漲時減少投入,避免高位追買;固定週期出手,克服人性恐懼和貪婪;長期來看,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投資收益。
舉例來說:假設你投資一隻指數基金,近月投資情況如下表
月份 | 基金淨值 | 投資金額(定期不定額) |
1月 | 1.0元 | 1000元(正常) |
2月 | 0.8元 | 1500元(跌了,多買點) |
3月 | 0.6元 | 2000元(繼續下跌,加倉) |
4月 | 0.9元 | 1200元(反彈,少加點) |
5月 | 1.1元 | 800元(漲了,少買) |
通過這種方式,“越跌越買、越漲越縮手”,可以攤低成本,博取反彈收益。
定期不定額的投資策略
(一)估值調整策略
估值低→未來上漲空間大;估值高→上漲空間小甚至回調風險大。
在估值低時投入更多,相當於“打折買進”。當估值迴歸正常,你買入的份額漲得多,收益自然更高。常用估值指標是PE(市盈率)和PB(市淨率)。
舉例:投資滬深300指數基金
市盈率水平(PE) | 投入金額 |
PE ≥ 20 | 500元 |
15 ≤ PE | 1000元 |
10 ≤ PE | 1500元 |
PE | 2000元(重倉) |
如果當前滬深300的PE是12.處於較低估值區間,那你當月就可以投入1500元。
(二)波動率區間策略
同樣是“高拋低吸”通過價格波動本身獲利。
舉例:定投某主動基金(假設淨值中樞是1.0元)
當前淨值 | 漲跌幅 | 投入金額 |
> 1.2元 | 20% | 500元 |
1.0–1.2元 | 正常 | 1000元 |
0.8–1.0元 | -20% | 1500元 |
< 0.8元 | -20%以上 | 2000元 |
如果本月淨值是0.78元,說明跌得多,那你就多投2000元。
(三)賬戶回撤策略
當賬戶虧損較大時,加碼攤低成本;若收益較高,則減倉或觀望。
舉例:
當前賬戶收益率 | 投入金額 |
盈利 > 10% | 停投 |
盈利 0–10% | 1000元 |
虧損 0–10% | 1500元 |
虧損 >10% | 2000元 |
如果賬戶當前虧損12%,那你本期投入2000元加倉,等反彈。
(四)現金池 + 策略組合法(主副配合)
主力資金定投保證持續投入,備用資金用於逢低加碼。
舉例:
•每月固定投1000元;
•若本月市場指數跌幅超過5%,再額外投入1000元;
•若市場上漲超過10%,只投固定部分或暫停一次。
如果本月市場跌了7%,那你本期就總共投2000元(1000+1000)。
策略名稱 | 適用條件 | 優點 | 風險點 |
估值調整法 | 指數類資產 | 簡單直觀,數據清晰 | 估值變化滯後 |
波動率區間法 | 淨值波動大產品 | 靈活反應市場波動 | 需要定期監控價格 |
賬戶回撤法 | 所有基金賬戶 | 關注自身投資表現 | 情緒容易影響判斷 |
現金池組合法 | 長期資金規劃型 | 穩定投入+靈活加碼 | 要做好資金分配與控制 |
雖然定期不定額策略有助於降低成本、提升長期收益,但投資者仍需注意其市場低點難以準確判斷的風險,若頻繁加碼卻遇上持續下跌,可能導致資金緊張或被迫“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