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最新调查表明,在对错过下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的担忧推动下,这些全球最大的投资者正在重新关注中国市场。
根据景顺资产管理公司(Invesco Asset Management)发布的年度报告,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中国作为高或中等配置优先级的主权财富基金比例从去年的44%增加到59%。这项调查在2025年第一季度进行,涵盖了83家主权财富基金和58家中央银行,这些机构共管理着约27万亿美元的资产。
调查指出,本地市场回报的吸引力是推动未来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景顺机构业务主管Rod Ringrow表示,“这里存在一些‘害怕错过’效应,类似于几年前硅谷科技热潮的情况”,他补充说:
“主权基金领域的普遍看法是,中国科技将具有全球竞争力,他们希望确保现在就参与其中。”
景顺强调,主权基金对中国兴趣的增加,是一种更加审慎和集中的策略。报告称,这反映了一种“更深思熟虑、专注于特定行业的投资方式,目标是那些在中国市场势头和战略政策支持下,有望在全球领先的地位的领域”。
这些受到青睐的领域包括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景顺引用了一家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观点,认为中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主导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另一位来自亚太地区的受访者认为,鉴于中国官方投入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中国在半导体、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对中国持乐观态度的趋势具有广泛的地域性,亚洲和北美的基金尤为明显。数据显示,预计在未来五年增加对中国配置的基金中,亚洲地区的主权基金占比高达88%,北美地区的这一比例也达到了73%。Rod Ringrow表示,看好中国的投资者中也包括一些美国的机构投资者。
这种乐观情绪的扩散有其市场背景。今年以来,衡量在港上市中国内地股票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已上涨约20%,年初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取得的进展激发了科技股的投资热情。目前,这种乐观情绪已扩展到机器人、生物技术和电动汽车等其他领域。景顺的调查中,约78%的受访者预计中国的技术和创新领域将具有全球竞争力。
主权基金对中国科技资产兴趣的提升,也伴随着其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的调整,特别是对美元资产态度的变化。
报告指出,由于对财政可持续性和政策波动性的担忧,主权基金正在减持美国长期国债,并重新评估那些专注于美国股票的被动指数策略。
与此同时,各国央行正致力于建立规模更大、更多元化的储备资产以抵御市场波动。报告称,尽管美元仍保持主导地位,但黄金作为防御性资产的作用日益增强。Rod Ringrow表示,“央行持续买入黄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资产‘武器化’的担忧”。他认为,黄金不仅能对冲通胀,也不容易被第三方冻结,因此正成为央行储备的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