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最新調查表明,在對錯過下一輪技術創新浪潮的擔憂推動下,這些全球最大的投資者正在重新關注中國市場。
根據景順資產管理公司(Invesco Asset Management)發佈的年度報告,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中國作爲高或中等配置優先級的主權財富基金比例從去年的44%增加到59%。這項調查在2025年第一季度進行,涵蓋了83家主權財富基金和58家中央銀行,這些機構共管理着約27萬億美元的資產。
調查指出,本地市場回報的吸引力是推動未來資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景順機構業務主管Rod Ringrow表示,“這裏存在一些‘害怕錯過’效應,類似於幾年前硅谷科技熱潮的情況”,他補充說:
“主權基金領域的普遍看法是,中國科技將具有全球競爭力,他們希望確保現在就參與其中。”
景順強調,主權基金對中國興趣的增加,是一種更加審慎和集中的策略。報告稱,這反映了一種“更深思熟慮、專注於特定行業的投資方式,目標是那些在中國市場勢頭和戰略政策支持下,有望在全球領先的地位的領域”。
這些受到青睞的領域包括半導體、雲計算、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景順引用了一家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觀點,認爲中國將在未來幾十年內主導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和電池市場。另一位來自亞太地區的受訪者認爲,鑑於中國官方投入的資源和政策支持,中國在半導體、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领域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調查數據顯示,對中國持樂觀態度的趨勢具有廣泛的地域性,亞洲和北美的基金尤爲明顯。數據顯示,預計在未來五年增加對中國配置的基金中,亞洲地區的主權基金佔比高達88%,北美地區的這一比例也達到了73%。Rod Ringrow表示,看好中國的投資者中也包括一些美國的機構投資者。
這種樂觀情緒的擴散有其市場背景。今年以來,衡量在港上市中國內地股票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已上漲約20%,年初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Seek取得的進展激發了科技股的投資熱情。目前,這種樂觀情緒已擴展到機器人、生物技術和電動汽車等其他領域。景順的調查中,約78%的受訪者預計中國的技術和創新領域將具有全球競爭力。
主權基金對中國科技資產興趣的提升,也伴隨着其全球資產配置策略的調整,特別是對美元資產態度的變化。
報告指出,由於對財政可持續性和政策波動性的擔憂,主權基金正在減持美國長期國債,並重新評估那些專注於美國股票的被動指數策略。
與此同時,各國央行正致力於建立規模更大、更多元化的儲備資產以抵禦市場波動。報告稱,儘管美元仍保持主導地位,但黃金作爲防禦性資產的作用日益增強。Rod Ringrow表示,“央行持續買入黃金,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資產‘武器化’的擔憂”。他認爲,黃金不僅能對沖通脹,也不容易被第三方凍結,因此正成爲央行儲備的核心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