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对比分析

推动因素:预期阅兵期间限产导致成品价格上涨;

问题所在:供应量增加与终端需求不足的时间不匹配。

国内煤炭:安全监管和环保政策限制复产,阅兵前安全限产措施加强;

蒙古煤炭:预期进口量增加,补充国内煤炭供应;

铁水供应匹配:目前为238万吨/日,若进口量增加可达240万吨/日。

终端需求受限;期货现货参与度高,存在远期集中抛售风险。

近期,“反内卷”引发的双宽预期导致市场大涨,焦煤五次触及涨停但非连续,随后交易限额调整显示了在大波动下的风险防范措施,老多头集中获利了结,同时煤矿复产和进口恢复的边际变化使得新多头变得谨慎,而是利用阅兵前限产和唐山去产能的消息,大量投资成品,导致盘面利润显著增加。

从基本面来看,成品的矛盾并不突出,期货现货正套加仓,现货价格坚挺。钢厂订单充足,库存前移,利润丰厚,铁水保持高位,对原料形成支撑,整体仍处于正向反馈阶段。后期主要风险在于高价格可能带来的供应增加与终端需求不足之间的时间不匹配,毕竟无论是成品还是矿石,在供应上都没有限制,只要有利润就会有增量。煤炭有所不同,由于安全监管和环保原因,国内煤炭复产力度不强,且预计阅兵前煤矿会出于安全考虑而保持谨慎,但蒙古煤炭进口量增加,对国内煤炭有一定补充,如果进口继续增加,焦煤可匹配铁水量将从目前的238万吨恢复到约240万吨,因此后期需要关注蒙古煤炭进口和阅兵前减产的边际变化。从时间上看,8月对多头较为不利,一方面是终端需求受限,另一方面是在本轮上涨过程中,期货现货参与度高,存在远期集中抛售风险。

总结来说,政策支持黑色系提前构建大底,如果政治局会议符合预期、需求在淡季不减、阅兵前限产政策落地能叠加实现,则回调幅度不会大,否则存在二次探底至前低附近的风险。

本文作者:马琳,来源:一德菁英汇,原文标题:《焦煤跌成材涨,“反内卷”下二者的区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