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为规范AI服务和应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清理整治违规AI应用程序,加强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推动网站平台提升检测鉴伪能力。第二阶段聚焦利用AI技术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色情低俗内容,假冒他人、从事网络水军活动等突出问题,集中清理相关违法不良信息,处置处罚违规账号、MCN机构和网站平台。
第一阶段重点整治6类突出问题:
问题类型 | 具体内容 |
---|---|
违规AI产品 | 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提供“一键脱衣”等违背法律、伦理的功能,侵犯他人隐私。 |
传授、售卖违规AI产品教程和商品 | 传授利用违规AI产品伪造换脸视频、换声音频等教程信息,售卖违规“语音合成器”“换脸工具”等商品信息。 |
训练语料管理不严 | 使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隐私权等权益的信息,使用网上爬取的虚假、无效、不实内容,使用非法来源数据。 |
安全管理措施薄弱 | 未建立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内容审核、意图识别等安全措施,未建立有效的违规账号管理机制。 |
未落实内容标识要求 | 服务提供者未对深度合成内容添加隐式、显式内容标识,内容传播平台未开展生成合成内容监测甄别。 |
重点领域安全风险 | 已备案AI产品提供医疗、金融、未成年人等重点领域问答服务的,未针对性设置行业领域安全审核和控制措施。 |
第二阶段重点整治7类突出问题:
问题类型 | 具体内容 |
---|---|
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 |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各类谣言信息,擅自妄测、恶意解读重大方针政策。 |
利用AI制作发布不实信息 | 将无关图文、视频拼凑剪辑,生成虚实混杂、半真半假的信息,制作发布涉专业领域的夸大、伪科学等不实内容。 |
利用AI制作发布色情低俗内容 | 利用AI脱衣、AI绘图等功能生成合成色情内容或他人不雅图片、视频,制作发布血腥暴力场景等。 |
利用AI假冒他人实施侵权违法行为 | 通过AI换脸、声音克隆等深度伪造技术,假冒专家、企业家、明星等公众人物,欺骗网民。 |
利用AI从事网络水军活动 | 利用AI技术“养号”,模拟真人批量注册、运营社交账号,使用AI群控软件、社交机器人批量点赞跟帖评论。 |
AI产品服务和应用程序违规 | 制作和传播仿冒、套壳AI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违规功能服务,例如创作类工具提供“热搜热榜热点扩写成文”等功能。 |
侵害未成年人权益 | AI应用程序诱导未成年人沉迷、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存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等。 |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网信部门要充分认识专项行动对于防范AI技术滥用风险,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督导网站平台对照专项行动有关要求,健全AI生成合成内容审核机制,提升技术检测能力,做好整改落实。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和人工智能素养的科普教育,引导各方正确认识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凝聚治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