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止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引发连锁反应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了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这一做法被认为毫无根据,不仅未能解决美国自身问题,反而破坏了中美经贸合作和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据外媒报道,受此政策影响,一些国家的零售商近期调整甚至暂停了对美业务。电商平台因此不得不重组物流体系,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一倍,用户普遍抱怨发货延迟。此外,有外国品牌已停止向美国发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选择退出美国市场。
美国本土企业也在作出调整。《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某鞋类品牌将其库存从加拿大转移至美国本地仓库,因为一双原本售价175美元的中国制造运动鞋,如今若经过加拿大发货,将承担超过300美元的税费。消费者也感受到了价格上涨的压力,专家特别指出,这项政策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他们更依赖价格较低的跨境电商商品,如衣服、生活用品和小型电子设备。
卡托研究所研究员克拉克·帕卡德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指出,这项政策表面上是对中国强硬,实际上是在给美国消费者涨税。他指出:“这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更慢的物流,消费者正在为这项政策买单。”
据美国消费者研究所4月发布的报告估算,该政策可能令企业和消费者每年合计损失高达470亿美元,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低收入群体。
影响群体 | 损失估算(亿美元) |
---|---|
企业和消费者 | 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