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施压药企降低药价,推行“最惠国待遇”政策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近日透露,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在联合多个联邦部门向美国主要的大型制药公司施压,以降低美国药价,并要求它们尽快承诺遵守特朗普主导的“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MFN)定价政策。

7月31日,特朗普向17家在美国市场拥有巨大份额的领先药企致信,包括礼来(LLY.US)、辉瑞(PFE.US)以及默沙东(MRK.US)等,要求它们按照MFN政策将其医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调整至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更低价格一致。

收到特朗普来信的药企还包括吉利德(GILD.US)、百时美施贵宝(BMY.US)、强生(JNJ.US)、再生元(REGN.US)、安进(AMGN.US)、艾伯维(ABBV.US),以及欧洲的大型药企默克集团(Merck KGaA)、赛诺菲(SNY.US)、葛兰素史克(GSK.US)、阿斯利康(AZN.US)、诺和诺德(NVO.US)、罗氏(RHHBY.US)以及诺华(NVS.US)。

特朗普给药企们设定遵守该最惠国政策的最后期限为9月29日,并在此之前作出了坚定表态。卢特尼克表示,总统特朗普正在调动多个行政部门机构以实现这一目标。

所谓的最惠国政策(MFN)即特朗普要求把美国药价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最低价”对齐,要求大型药企在美“不得高于海外最低水平”,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执行。

美国政府推行MFN政策的背景是长期高药价带来的民生与财政双重压力。美国国内处方药价格长期高位,医保支出攀升,因此MFN被特朗普政府视为最直接、可量化的降价路径,可快速传导到患者与联邦账本。此外,对公众最直观的“降药价”议题,能在短期内为特朗普政府带来民众支持率上行以及与市场预期积极效应。

美国药价更贵的核心因素在于美国长期不像多国那样用国家谈判/参考定价(如英国NICE、德国AMNOG),品牌药上市后几乎不受价格管制,可反复提价。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其他因素还包括由商业保险+PBM+医院的多层博弈决定“净价”,回扣激励会偏好高挂牌价、高回扣的药,导致患者共付与自付更高、整体价格黏性上升,以及专利保护、排他策略(专利丛林、延保)+缺乏直接仿制/生物类似竞争时,厂商对价格更有议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