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AI热情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比较,科技股与黄金同步新高
当前市场对人工智能(AI)的热情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的比较甚嚣尘上,但一个关键差异正被忽视:与当年科技股飙升、黄金价格下跌的景象不同,如今科技股与黄金正同步创下新高。这一反常现象表明,市场可能正在为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定价——一个通过通胀来解决全球巨额债务的时代。
随着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引领市场,包括杰夫·贝索斯在内的许多投资者和交易员都将目光投向了1999年的历史图景,试图寻找相似之处。然而,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Eric Peters指出,一个“不便的事实”是,在1995年至2000年的互联网热潮中,标普500指数上涨近两倍,而黄金价格却下跌了25%。
相比之下,自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引爆此轮AI热潮以来,标普500指数上涨了70%,而黄金价格的涨幅更是高达120%。这种黄金与科技股同步走强的局面,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资金流动模式截然相反,当时资金从黄金等避险资产流出,涌入科技股。
AI热潮的本质:从无形软件到有形基建
本轮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的另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其投资本质。上世纪90年代末的狂热主要围绕无形的软件和未经证实的商业模式,例如Pets.com等最终失败的案例。投机是当时资本支出的主要驱动力。
相比之下,当前的AI周期更强调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是硬件(芯片)、网络和能源系统,这些投资能够创造出具有可衡量生产力收益的持久性资产。资本支出不再仅仅是短期投机,而是构建未来经济的基础性力量。这种对实体基础设施的依赖,使得本轮科技周期与以往任何一次都大不相同。
真实世界的瓶颈:AI的资源需求推高通胀预期
AI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正直接转化为对现实世界资源的巨大消耗,这进一步解释了市场为何开始计入通胀预期。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电力消耗量堪比一个小国家,其数据中心冷却系统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给各国的能源和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与建立一个网站不同,AI的发展需要对电网、太阳能、风能甚至核能进行长达数十年的大规模投资。这些庞大的项目投资揭示了现实世界的供应瓶颈,其影响已在商品市场显现——例如,作为工业关键原材料的铜,其价格已出现飙升。当巨额资本追逐有限的实体资源时,通胀压力便随之而来。
在AI主题和黄金市场同时出现“买家多于卖家”的现象,似乎在暗示市场正向一个“通胀性创新范式”校准。Eric Peters指出,这一转变发生之际,美联储的政策立场也颇为微妙——其降息倾向与上世纪90年代有相似之处,但在当前环境下,或许更应该加息。
市场参与者已经目睹,在过去的每一次经济周期中,政策制定者的刺激反应都变得愈发激进。Eric Peters的分析表明,美元的购买力在他的一生中缩水了90%,在其职业生涯中缩水了61%。面对全球高达340万亿美元的债务积压,市场可能正在押注,决策者最终将选择通过通胀来稀释债务负担。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固守传统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可能会在一个由创新和通胀保护定义未来价值的世界里被“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