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商是什么?

自营商是指证券公司旗下负责自有资金操作的专业投资部门。不同于代客理财或客户账户操作,它使用的是券商“自己的钱”进行证券买卖,追求的是绝对收益而非相对业绩。

自营商

简单理解:自营商 = 券商的“自家操盘团队”,用公司资金炒股、做期权、调仓避险、赚取收益。

1.资金与优势

  • 资金来源:证券公司的自有资本金,如保留盈余或资本注入。

  • 交易成本低:由于是券商内部操作,其可以直接与交易所对接,享有低手续费与高效率。

  • 团队专业化:设有多个子账户,交由经验丰富的交易员负责,单人管理资金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

举例说明:假设某大型券商自营部门管理 30 亿新台币资金,分配给 15 位交易员,每位交易员平均操作 2 亿新台币资金,目标是通过短线或波段操作为公司创造利润。资金分配情况如下:

项目 金额(新台币)
总资金 30亿
每位交易员管理资金 2亿

2.操作特点

☆资金灵活、操作短线为主

在三大法人(外资、投信、自营商)中,它的资金相对较小,因此操作更灵活,偏好短期内快速获利。

☆偏好中小型、股性活泼的股票

由于中小型个股交易弹性大,易受消息面影响波动,其往往选择这些标的,进行题材炒作或技术操作。

举例说明:假设自营券商操作 中小型股A,在题材消息发酵初期建仓 1 亿元,股价一周上涨 12%,成功套利出场;同时另一笔 中小型股B 的波段部位操作 5000 万元,两周后上涨 18%,再度获利了结。操作情况如下:

操作方式 操作标的 操作规模(元) 操作周期 结果
短线操作 中小型股A 1亿 1周 盈利
波段操作 中小型股B 5000万 2周 盈利

自营商的操作策略:自行买卖 vs 避险操作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操作策略可主要划分为自行买卖与避险操作两大类。

1.自行买卖:为“实质买盘”,基于分析与判断主动买进,例如预期政策利多或财报优异。

举例说明:假设某自营券商观察到绿能政策即将加码,于利多公布前两周逐步买入一家太阳能模组公司股票,三周内股价从25元飙升至38元,涨幅超过50%。具体如下:

时间 事件 股价(元) 涨幅(%)
第一周 预期绿能政策利多,开始买入 25 -
第二周 持续买入股票 30 20
第三周 利多公布前,股价飙升 38 52

说明:“自行买卖”基于政策利多预期的主动买盘,推动股价上涨。

2.避险买卖:为“非实质买盘”,目的是为了对冲衍生性商品(如权证)风险,不代表看好或看坏该股票。

举例说明:假设自营商发行了10万张B公司认购权证(股票涨了就赔钱)和10万张 B 公司认售权证(股票跌了就赔钱)。那么:

  • 股价上涨10%时:需买进5万股 B 股对冲认购权证风险。

权证类型 发行数量(张) 股票涨跌方向 需对冲的 B 股数量(股) 对冲目的解释
认购权证 10 万 上涨 5 万 对冲认购权证风险,股票涨了就赔钱
  • 股价下跌15%时:需卖出3万股对冲认售权证风险。

权证类型 发行数量(张) 股票涨跌方向 需对冲的 B 股数量(股) 对冲目的解释
认售权证 10 万 下跌 -3 万 对冲认售权证风险,股票跌了就赔钱

3.其他:也可能是“主力”

在中小型股中,自营商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价格走势:

  • 暗中吸筹:股价低档悄悄布局

  • 拉抬股价:借助量能与消息刺激推升

  • 技术洗盘:故意制造震荡洗出散户

这些操作有时与“主力庄家”手法相似,因此投资人需格外警惕。

自营商对市场的双重影响

  • 价格发现功能:自营商基于专业研究的交易行为,有助于股票价格更接近内在价值。

  • 波动放大效应:其大规模短线操作可能加剧个股短期波动,尤其在中小盘股市场更为明显。

投资人该如何追踪自营商动向?

1. 留意“连续买超”的个股

若某中小型股在无利空情形下,自营券商连续买超,可能为“主动建仓”,有利可图。

2. 避免误判“避险买盘”

若自营商操作集中在大型权值股,且同时发行大量权证,往往是避险,不具参考意义。

3. 评估自身操作能力

自营商可日冲、周冲,但一般投资人未必有精力全天盯盘,不建议盲目模仿。

总结

  • 角色定位:券商自有资金操盘手,擅长短线与波段行情。

  • 操作特点:交易灵活、快速,信息优势明显。

  • 市场影响: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显著。

  • 应对策略:投资者需正确识别操作性质与方向,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精准把握市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