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因素推動風險資產上漲,高盛交易員預測今年夏季將出現“融漲行情”。
週四,高盛宏觀交易部門頂級交易員Paolo Schiavone表示,人工智能、銀行股、英偉達、中國股市、比特幣和銅價均出現突破,顯示強勁動能。當前夏季“融漲行情”(害怕錯過上漲而盲目跟風買入)尚未被市場充分定價,投資者應"順勢而爲,不要逆勢操作"。
Schiavone認爲,三大週期共振營造牛市環境,美國正處於商業週期的中後期階段,無衰退跡象且盈利增長強勁,同時降息預期仍存。市場情緒週期正轉向積極但尚未達到狂熱狀態,仍有上漲空間。
Schiavone指出,隨着波動率重新回落,在盈利增長支撐下,股市估值倍數有望獲得擴張空間。他認爲,如果美聯儲政策轉向與已經寬鬆的金融環境相結合,將爲“融漲交易”創造理想條件。目前風險資產投資者正積極尋找回調機會以增加風險敞口。
該交易員強調,當前並非股市大幅下跌10%的環境,除非出現外部衝擊。他認爲市場前瞻性強,應跟隨價格走勢而非過度解讀宏觀信號。
三大週期共振營造美股牛市環境Schiavone分析了當前三個關鍵週期的積極信號:
在商業週期層面,美國經濟處於中後期階段,沒有衰退跡象,盈利增長強勁但降息仍在預期之中。硬數據可能正在改善,包括製造業、就業和資本支出。
情緒週期方面,市場轉向更加積極但仍未達到狂熱狀態,爲進一步上漲留下空間。
結構性週期則顯示,低宏觀波動率加上數字生產力繁榮,類似於1990年代的環境。
高盛的風險偏好指標顯示,當前正經歷歷史上最急劇的復甦之一,這種快速反彈應當受到重視,且類似於2020年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表示,週期性股票表現防禦性股票,預期經濟增長即將加速。其中銀行股表現尤爲突出,中國銀行股、美國銀行股和歐洲銀行股均出現上漲,Schiavone認爲“銀行股是經濟的貝塔係數”。
真實通脹正在普遍降溫、波動性重回低位、新興市場也在復甦在通脹與增長的辯論中,Schiavone認爲市場已經擺脫了對增長的擔憂。他指出,通脹仍是大多數客戶最擔心的風險,但真實通脹正在廣泛降溫。在沒有重新點燃通脹的情況下實現增長加速尚未被市場充分定價。
通脹放緩加上盈利加速將等於估值倍數擴張。這一組合爲股市創造了有利環境,特別是在低波動率環境下。
Schiavone觀察到股票前端波動性正供應過度(系統性/零售拋售),但長端波動性出現適度需求(自主性對沖)。當前波動性制度類似於2018年末至2019年初的牛市設置。
他認爲,低政策利率抑制波動性,流動性仍然充裕。實際利率現在對股票定價更爲重要。無論波動性制度如何,對收益率的渴求持續存在:從信貸到分紅股票再到結構性產品。
此外,Schiavone觀察到中國和新興市場的復甦跡象,儘管投資者持倉並不擁擠。他認爲當前環境類似2009年至2015年的新興市場反彈,雖然領導板塊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工智能和本地主題。
中國股市和比特幣的突破信號着風險偏好上升和新興市場再通脹主題的形成。波蘭、希臘等市場受益於週期性和改革推動的順風。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