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4月29日,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召開的2025年一季度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宇聖表示,2024年,我國對美國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25.4萬噸,較2017年下降62%,佔比由14.1%下降至3.8%,美國已從中國最大的鋁材出口目的國退至第六位;銅材向美國出口量也僅佔我國出口總量的4.6%,加上部分豁免,因此,這次“對等關稅”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在如此高額的“對等關稅”下,下游有色金屬主要應用領域,如家電、消費類電子、機械裝備、輕工等領域,產品出口美國受限後,對有色金屬消費帶來的間接影響不可忽視。
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新聞發言人陳學森介紹,在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今年一季度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0.7%,這一亮眼的開局成績展現出行業的韌性與活力。從產業鏈利潤佔比看,一季度,我國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冶煉業、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佔行業總利潤的比例分別爲28.3%、59.5%和12.2%,與去年同期產業鏈利潤分配相比,採選端實現利潤佔比進一步提高,加工端則下降。
文字實錄如下:
4月29日,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召開的2025年一季度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新聞發言人陳學森,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宇聖,科學技術部副主任王懷國回答了媒體記者和企業代表的提問。中國有色金屬報社副總編輯封雲聰主持新聞發佈會。
新華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興產業領域需要以有色金屬元素爲基礎的產品和技術支撐。近年來,行業主要有哪些技術創新領域的突破?請重點介紹一兩個亮點。綠色低碳技術將成爲有色金屬行業新的競爭高地。請從協會角度,介紹有色金屬行業“雙碳”方面的工作進展。
王懷國:有色金屬行業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行業,也是建設製造強國、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保障國防軍工和航空航天發展的重要材料支撐。多年來,有色金屬工業堅持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舉全行業之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戰略性關鍵有色金屬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高端材料研發、數字化與智能製造、資源循環利用、綠色低碳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爲光伏等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高鐵、國防軍工等高端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原料保障。
在動力及儲能電池材料領域,國內多家研究單位通過數十年的持續科技攻關,針對我國高鎂鋰比鹽湖資源,開發了離子篩吸附-膜法等鹽湖提鋰先進技術;針對我國豐富的低品位鋰雲母資源,開發了低溫硫酸法等先進工藝技術;以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爲代表的研發單位,開發了低品位紅土鎳礦高壓酸浸核心技術及裝備……這些新工藝新技術有效解決了高鎂鋰比鹽湖提鋰、鋰雲母提鋰、低品位紅土鎳礦開發利用難題,爲我國乃至全球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原料支撐。
在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領域,通過科技攻關,航空航天、高速鐵路、大型電力裝備、光伏、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領域用有色金屬材料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G通信芯片用7N級高純銦、集成電路用6N級高純銅實現批量應用,大規格超高純鎳鉑等靶材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自主可控。燒結釹鐵硼磁性材料、磷酸鐵鋰等一批新能源材料研發應用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效保障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需要。
在“雙碳”方面,近年來,有色金屬行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錨定“雙碳”目標,通過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工藝優化和產業模式創新,推動行業全生命週期減排和資源高效循環利用。行業“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綠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有色金属行業的共识。
一是創新低碳綠色技術。重點圍繞鋁電解槽節電節能、惰性陽極、銅鉛鋅短流程高效熔鍊、火法冶煉中低溫餘熱利用等低碳創新技術開展研究,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項目,支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二是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發佈鋁電解槽低碳複合陰極技術及裝備等行業十大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組織開展節能低碳數智化電解槽關鍵技術、連續鍊銅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工作,建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項目儲備庫,滾動更新儲備項目。
三是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圍繞低碳產品、產品碳足跡、節能降碳技術等研製系列相關標準,制定行业主要產品碳足跡标准。2024年10月,有色金屬行業首個碳足跡國家標準《温室气体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与要求 電解鋁》發佈,於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研究修訂銅鎳鈷、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主要污染物治理技術規範,爲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保駕護航。
四是大力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再生有色金屬節能降碳效果顯著,成爲實現有色金屬行業“雙碳”目標的生力軍。有色金屬行業將堅持資源循環再生的最大化,有序引導優化再生金屬產業佈局,完善再生有色金屬標準體系,推動再生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體系建設,擴大再生有色金屬使用,提高保級利用水平,助力有色金屬行業節能降碳。
五是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創新聯合體。加快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公共服務平臺、有色金屬行業環境產品聲明(EPD)平臺建設,完善行業碳排放數據庫體系,制定產品種類規則,發佈環境聲明報告和碳足跡報告,助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有色金屬行業將繼續錨定“雙碳”目標不放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業報:4月2日,美國政府宣佈對所有國家設立10%的基準關稅,並對與美國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和地區徵收“對等關稅”。但銅、鋁、黃金、鎳、鋰等金屬不受“對等關稅”影響。美国关税政策将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产生哪些影響?中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如何應對?協會有何舉措?
李宇聖:近期,美國政府以所謂“對等關稅”爲名,對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貿易伙伴極限施壓。雖然本輪將銅、鋁、黃金等金屬產品列入豁免清單,但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已經對我國所有進口產品額外加徵20%的關稅,将鋁产品的“301”和“232”關稅由此前的10%提高至25%,對銅也啓動了“232”調查。
從總體來看,201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以後,我國對美國有色金屬產品出口已大幅下降。2024年,我國對美國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25.4萬噸,較2017年下降62%,佔比由14.1%下降至3.8%,美國已從中國最大的鋁材出口目的國退至第六位;銅材向美國出口量也僅佔我國出口總量的4.6%,加上部分豁免,因此,這次“對等關稅”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在如此高額的“對等關稅”下,下游有色金屬主要應用領域,如家電、消費類電子、機械裝備、輕工等領域,產品出口美國受限後,對有色金屬消費帶來的間接影響不可忽視。
下一步,協會將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與行業企業共同努力,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將美國關稅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降到最低。行業企業也要紮實練好內功,不斷推動自身產品提質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企業要靈活調整出口策略,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尤其是與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地區的合作,不斷開拓新興市場,進一步做好高水平出口。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大幅增長。請協會介紹一下拉動利潤較大增長的核心動力和產業分佈,後續影響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陳學森:在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今年一季度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0.7%,這一亮眼的開局成績展現出行業的韌性與活力。核心驅動因素有以下四點:一是有色金屬價格高位運行。2025年初,全球經濟面臨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出於美國進口關稅避險的需求,一季度,大量有色金屬出口到美國,影響了全球市場的供需格局。同時,隨着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以及對美國債務的擔心,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寬鬆預期增強,黃金等重要有色金屬的金融屬性得到進一步強化。各國加大對黃金及主要有色金屬的儲備,推動有色金屬價格保持高位運行。一季度,國內銅、鋁、鉛、鋅現貨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1.4%、7.3%、5.9%、14.8%。二是擴內需政策效果持續顯現。隨着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特別是“兩新”政策以及以舊換新行動的實施,加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實體企業、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持,刺激了消費增長,直接拉動了銅、鋁等大宗金属消费。三是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電動汽車等“新三樣”產業依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加上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對有色金屬產品的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四是企業生產成本管控有效,疊加能源及部分原輔材料價格穩中有降,成本費用增幅低於營業收入增幅,行業利潤率得以提升。此外,受季節性市場需求影響,硫酸等副產品價格也相對較好。
從產業鏈利潤佔比看,一季度,我國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冶煉業、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佔行業總利潤的比例分別爲28.3%、59.5%和12.2%,與去年同期產業鏈利潤分配相比,採選端實現利潤佔比進一步提高,加工端則下降。從產業分佈看,鋁爲37.1%,銅爲21.0%,黃金爲11.0%,鎢鉬爲10.7%,鉛鋅爲7.4%。從產品分佈看,铝冶炼占有色金属冶煉業实现利润的54.3%,銅礦、金礦、鉛鋅礦、鎢鉬礦採選分別佔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實現利潤的35.9%、22.3%、19.4%和12.2%。以上數據反映出,我國主要有色金屬品種延續上一年發展趨勢,黃金、鎢鉬等稀有金屬因其特殊的應用領域也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
儘管行業保持高速增長,仍需防範以下風險發生。一是國際貿易壁壘升級,此次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成爲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風險變量。國際貿易摩擦的加劇,對我國出口美國較多的家電、消費類電子、機械裝備、輕工,以及其他國家轉口貿易較多的光伏、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帶來較大影響,將直接影響我國有色金屬消費市場及價格波動。二是國際資源供應擾動。由於我國關鍵礦產資源進口依存度很高,若主要資源國政策變動或生產、運輸等環節受自然天氣及人爲等因素影響,將引發供應短缺與價格波動,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與運行。三是冶煉及加工行業“內卷”進一步惡化,產業結構不合理矛盾突出。截至3月底,銅精礦現貨加工費已經跌至-26美元/噸;4月份,受貿易摩擦的影響,現貨加工費更是跌到-30美元/噸以下。加工費的低迷直接影響冶煉企業經營效益,鋅冶煉也面臨同樣的情況。一季度,加工企業面對價格傳導不暢、產能過剩導致低價競爭等壓力,又受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一季度實現利潤同比下降,與上游環節出現明顯分化。
經濟日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有色金屬行業是重要的原材料行業,行業企業在“人工智能+”方面是否已有佈局,當前有哪些重要的突破和進展,未來還要克服哪些困難和挑戰?在构建行业大模型等行動中,有哪些規劃?
王懷國: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我國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建設等方面進行了重要論述和全面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這些爲有色金屬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指明瞭方向。
有色金屬行業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行業,也是我國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重點行業。近年來,有色金屬行業堅持數字化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工作,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應用,並取得積極進展。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協會聯合有關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共同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協會設立數字有色辦公室,建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數字有色”平臺,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產業數字化及數據協同共享。2024年12月26日,有色金屬行業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發佈,以人工智能重塑有色金屬地質勘探、礦產開採、冶煉加工、再生利用等全場景業務流程。
近年來,有色企業積極佈局,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數字礦山、智能礦山建設。據不完全統計,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以來,有色金屬行業38家全國智能製造示範工廠、60多個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智能製造優秀場景先後入選,新建的礦山、冶煉、加工等企業數字化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也面臨着一些挑戰。一是數據基礎薄弱,數據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支撐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和優化,數據實時採集與分析也存在技術瓶頸;二是技術適配性不足,因有色金屬行業工藝複雜,現有人工智能算法在穩定性、泛用性和實時性等方面難以完全滿足需求,缺乏專用人工智能模型;三是缺乏統一的有色金屬行業“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和相關通用標準,制約了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發展;四是熟悉有色工藝與數字化、智能化的高端人才短缺,亟待加快培養複合型人才。
在構建行業大模型行動方面,協會將聯合行業龍頭企業、高校院所、數字化服務企業等單位,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強化數據基礎,建設覆蓋礦山、冶煉、加工全流程的有色金屬行業雲數據平臺,實現多源數據的實時管理與歷史數據的價值挖掘;二是開發智能礦山採選、冶煉工艺优化等垂直场景人工智能模型,做好模型評估,大力推廣優秀應用場景;三是完善數字化、信息化人才培育體系,多措並舉,推動行業校企聯合培養“有色工藝+人工智能”複合型人才,加速培育行業急需的數字化、信息化工程師和技術技能人才。
中國有色金屬報: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和《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爲銅、鋁產業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兩個方案的發佈,將對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行業企業應如何落實方案相關要求?協會將從哪些方面助力方案落地落實?
陳學森:《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的核心可以用四個詞概括,即保資源、控產能、強技術、促綠色。其對行業產生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資源安全保障得到提升。通過國內增儲與國際合作“雙輪驅動”,國內重要銅礦山建設和開發加速,疊加再生銅回收網絡的完善,預計銅資源對外依存度將逐步下降。二是冶煉產能擴張態勢將得到有效抑制。方案明確提出,嚴控冶煉產能,要求新建礦銅冶煉產能要配套相應的權益銅精礦產能。從目前看,國內很難有能達到這個要求的項目。三是產業佈局繼續向兩頭延伸,尤其是下游材料領域。通過建立銅基新材料中試平臺和產學研聯合體,將推動高端產品實現進口替代,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四是產業發展更加綠色低碳。
對銅行業企業來說,需要落實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建議企業不要盲目上馬銅冶煉項目,避免因違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二是聚焦資源,方案提到,國內銅礦資源量到2027年要增長5%~10%,有銅礦山的企業要加大資源勘探力度,通過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實現增儲上產,同時,用好智能開採技術,把開採成本降下來。三是聚焦科技創新,有條件的企業要加大創新領域的投入,尤其是要聚焦關鍵領域、關鍵技術、關鍵材料開展攻關,滿足下游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對材料的需求。四是聚集綠色智能轉型,要加快綠色礦山和綠色工廠建設,有條件的企業要加快企業智能化轉型。
協會將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方案落地:一是做好政策銜接與標準引領,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做好規範的宣傳貫徹工作,引導企業理性投資、科學決策;二是開展銅冶煉准入條件修訂工作,打造一批行業標杆企業;三是通過協會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綠色產品評價中心、ESG研究中心等,做好行業綠色智能推進工作;四是開展質量提升、品牌建設、新技術新產品推廣等活動,搭好平臺,積極服務企業發展。
《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創新爲根本動力,爲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方案的貫徹落實,將有力提升鋁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鋁產業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爲落實方案要求,行業企業應重點圍繞強化資源保障、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科技創新、推進綠色化數智化轉型等方面,積極參與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嚴控新增產能投資,加快智能製造與關鍵技術突破,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同時,應貫徹行業相關標準,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等优质企業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實提升我國鋁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貫徹落實方案,是今後三年我國鋁產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協會義不容辭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做好宣傳貫徹工作。利用各類會議、媒介,採取多種方式做好方案宣傳工作,使行業企業全面瞭解行業現狀、目標任務和措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方案自覺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中。二是進一步擴大鋁產品應用。在現有以鋁節銅、以鋁代木、以鋁代鋼、以鋁代塑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相關行業合作,加強上下游對接,進一步擴大鋁產品應用領域、規模及層次,促進鋁消費增長。三是進一步做好風險預警。爲保障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鋁產品價格、社會庫存、產能利用率、市場供需等變化,及時發佈鋁行業景氣指數和運行報告,引導行業企業理性投資和科學決策。四是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針對氧化鋁、鋁加工等投資過熱問題,我們將加強與行業企業溝通,強化行業自律,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和低效價格戰,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同時引導企業設備更新、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加快鋁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爲鋁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今年1月,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提到,行業仍存在缺乏統一量化科學評估數字化轉型現狀的指標體系等問題。該評估體系包含哪些關鍵指標?協會是否計劃發佈數字化轉型的行業標準或實施指南?
王懷國:近年來,協會高度重視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根據《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精神,協會印發了《有色金屬行業智能製造暨數字化轉型標準計劃項目清單(2024—2026年)》,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針對有色金屬行業缺乏科學統一的數字化轉型量化指標的現狀,協會積極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評估體系建設。自2024年5月起,協會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鋁集團等單位共同開展了行業標準《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估》的研製,目前已完成標準研製工作,預計近期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佈。
該標準適用於有色金屬行業採選、冶煉、加工及綜合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及第三方機構開展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估。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評估體系設有基礎共性能力域和行業特性能力域,其中,基礎共性能力域包含組織、技術、數據、資源、數字化運營和效益等6個指標;行业特性能力域包含技術、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生產、數字化服務等4個指標,每個指標包含数个能力子域指标;有色金屬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設有5個等級。該標準的發佈實施,可幫助企業識別自身數字化能力,摸清自身智能製造能力水平,有效指導企業系統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轉型過程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有色金屬行業將認真落實標準工作要點,圍繞採選、冶煉、加工領域的數字化研發仿真、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分類分級等方面,加快建立科學全面的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數字化轉型標準制定和技術交流,提升有色金屬行業的國際話語權。
《中國有色金屬》雜誌:近年來,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有色金屬在其中如何定位,有何應用?企業可否考慮入局或佈局?
李宇聖: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產業,是我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之一,未來可期。這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快速發展,必將對有色金屬材料不斷提出新的技術性能和數量需求,是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比如,鋁、鎂、锂是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不可或缺的轻量化材料;鈦被譽爲“太空金屬”和“海洋金屬”,在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領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稀土被譽爲“工業維生素”;還有銅、鎳、鈷、鋰等新能源金屬,鉭、鍺、鋯、錸等稀有金屬……这些有色金属材料将为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關鍵材料支撐,有色金屬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也將更加凸顯。
多年來,有色金屬行業企業一直高度重視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領域的有色金屬先進材料開發,一些骨幹企業已經走在前列。比如,中鋁集團、南山集團等一直專注高端鋁鎂鋰輕合金材料的研發與生產,寶鈦集團等一直從事鈦合金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這些材料助力國家重大工程實現“上天入海”,還有五礦牽頭組建深部、深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等,相信將來還會有更多行業企業加入並加大研發投入,不斷開發各種有色金屬先進新材料,支撐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快發展。
《資源再生》雜誌: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國家將如何通過政策和技術創新,推動再生金屬產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升級?同時,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資源協作體系,降低對外依存風險?
李宇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持續深化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作出新部署,即“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實施再生材料推廣應用專項行動,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應用比例。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多部門印發《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加強廢銅廢鋁加工配送能力,推進原料規範化回收和精細化分選,鼓勵符合要求的再生銅鋁原料進口,支持銅冶煉及銅鋁加工企業提升再生銅鋁使用比例,推動高值化利用。
在鼓勵技術創新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包括廢舊鋰離子電池綜合回收利用技術、金銅冶煉含砷廢渣綜合利用技術、廢舊動力電池有價組分清潔回收技術等,並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減排支持工具等,加強對目錄內綠色技術應用的融資支持。
2024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1915萬噸,連續15年位居世界首位,進口再生銅鋁原料實物量超過400萬噸,佔原料總供應量的23%,較2023年下降1.7個百分點,基本形成以國內回收爲主、進口作爲重要補充的原料供應結構。與此同時,我國正積極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資源協作體系以降低外部風險衝擊。
一是進口管理政策不斷完善,進口品種不斷增加。新版再生銅鋁原料進口管理公告和相關海關檢驗規程已於2024年11月起實施,增加了符合指標要求的黃銅、青銅、白銅、高銅等再生銅合金、再生變形鋁合金和再生純鋁原料進口。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的進口管理公告已完成徵求意見,符合標準的再生黑粉原料將納入自由進口範疇。此外,濺射後靶材進口管理政策也在有序推進,旨在將鉭、鈷、鎳、鎢、鉬、釩等關鍵戰略金屬資源回收循環利用。
二是國外設立回收工廠,拓展回收網絡的覆蓋範圍。繼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設立再生有色金屬原料拆解分選回收生產線之後,我國企業已開始在日本、韓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建立分選廠回收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大大拓展了國際再生原料來源,增強了境外再生資源供應韌性。
三是原料進口國別增加,再生原料來源更加廣泛。以進口再生鋁原料爲例,進口國家和地區數量已經增至95個,較2023年多了6個,進口超過1萬噸再生的國家和地區數量達到22個,較2023年增加4個。
四是海關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通關便利。海關總署在內陸地區開展再生金屬原料轉關試點,爲進口企業降低運輸物流成本,提高通關效率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全面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出臺十六條具體措施,優流程、簡手續、提效能,助力企業降成本、增活力,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本文中國有色金屬報,FOREXBNB編輯:陳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