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並將於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就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強調了該法對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激發民營經濟組織內生動力、以及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意義。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重大意義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出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該法將黨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舉措上升爲法律規範,鞏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經濟發展成果,體現了黨對民營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也是落實憲法規定,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該法第一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寫入法律,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此外,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聚焦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措施,有利於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過程和原則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過程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草案經過三次審議,廣泛徵求了各方面意見,特別是注重聽取各行業、各領域民營企業的意見建議,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

立法工作注重以下原則:突出思想引領,堅持平等對待,強化法治保障,注重問題導向。針對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細化、完善相關制度措施,並與有關法律規定作好銜接。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度舉措

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主要內容包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和總體要求、保障公平競爭、優化投融資環境、支持科技創新、注重規範引導、強化服務保障、加強權益保護等方面。

該法明確了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旨在通過法治手段,爲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確保法律正確有效實施,促進民營經濟在新時代新徵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