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集團“星際之門”項目因美國關稅和經濟風險放緩

軟銀集團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的計劃已經放緩,主要因爲美國關稅引發的經濟風險阻礙了融資談判。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和OpenAI聯合創始人薩姆·奧特曼於今年1月公佈了“星際之門”項目,承諾“立即”開始部署1000億美元,並逐步將其規模增至約5000億美元。然而,三個多月過去了,软银仍未制定出項目融资模板,也未與銀行、私募股權投資者和資產管理公司展開詳細談判。

今年早些時候,軟銀與數十家銀行和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包括瑞穗、摩根大通、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和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展開了初步談判。但隨着經濟波動加劇和人工智能服務價格下降,金融家重新評估數據中心,因此尚未達成任何交易。

貿易政策和市場動盪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激進的貿易政策給人工智能業務的財務預測帶來了不利影響。資本成本上升(貸款機構和債務投資者回避高風險投資)以及對全球經濟衰退可能削弱數據中心需求的擔憂,導致相關討論陷入僵局。

中國初創公司DeepSeek的模型等大量更廉價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現引發市場對OpenAI相關項目長期盈利能力的質疑。

項目進展和投資者觀望

軟銀已在其願景基金初創企業投資部門組建了一支20至30人的團隊,專注於“星際之門”項目並加快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部署。

不確定性正在給談判帶來壓力。TD Cowen分析師邁克爾·埃利亞斯表示,隨着從服務器機架到冷卻系統和芯片等所有產品的關稅談判展開,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可能會上升5%至15%,一些運營商甚至會面臨更高的成本。

由於對產能過剩的擔憂加劇,星際之門的潛在投資者也在觀望。科技供應商一直在向數據中心投入數十億美元,以支持人工智能,但現在,微軟正在撤出全球的數據中心項目。分析師表示,亞馬遜正在調整其數據中心戰略,而亞馬遜旗下AWS報告了一年來最慢的增長速度。

OpenAI自身也經歷了一些動盪,這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在遭到前員工、學者以及競爭對手的公開反對後,奧特曼不得不放棄將這家初創公司轉型爲營利性實體的計劃。奧特曼表示,無論如何,軟銀都準備繼續向OpenAI全額投資300億美元。但重組計劃仍未獲得其最大股東之一微軟的批准。

軟銀的長期投資者、Comgest Asset Management日本股票策略聯席主管理查德·凱伊表示,在五到六年內收回所有成本後,軟銀對星際之門的500億美元投資有望獲得15%至20%的回報。他表示,軟銀是少數能夠完成如此規模的大型交易的全球投資者之一,但需要滿足許多條件,包括“可觀的”數據中心使用率。

“如果能確切地知道未來幾個季度所有資金的去向就太好了。我認爲現在沒人能做到,孫正義本人可能也還沒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