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融數據出爐:M2同比增長8%,社融規模同比多增1.22萬億元

4月金融數據揭示了當前經濟金融狀況。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2%。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多增1.22萬億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長7.2%。

業內專家認爲,4月金融總量“有上行”,融資成本“往下走”,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央行貨幣政策效果明顯。

政策轉向促消費

業內共識認爲,政策思路需轉向更加註重促消費。金融政策重點支持高品質消費供給,需求端的消費貸款成本已不是影響因素。專家建議,促消費需要頂層設計,產業政策規劃、財政政策激勵引導,金融政策配合支持。

M2增長分析

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5.17萬億元,同比增長8%。狹義貨幣(M1)餘額13.14萬億元,同比增長12%。前四個月淨投放現金3193億元。

M2增速提升的原因包括去年金融“擠水分”效果明顯,低基數效應作用下,以及存款未出現去年大量“搬家”到理財產品的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低基數效應遞減,未來M2增速將恢復到正常增長水平。

社融增長因素

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16萬億元,同比多增1.22萬億元;1-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6.34萬億元,同比多增3.61萬億元。

政府債券發行加快是社融最主要的拉動因素,企業債券發行增加也是原因之一。4月,企業債淨融資約1900億元,同比多約200億元。

信貸表現

4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65.7萬億元,同比增長7.2%;1-4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0.06萬億元,與上年同期大致持平。

4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2%,比上月低約4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約5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1%,比上年同期低約55個基點。

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貸款支持力度實際上比統計數據還要更高。市場調研初步估計,對應置換貸款約有2.1萬億元,還原後4月人民幣貸款增速維持在8%以上。

信貸結構轉變

信貸結構演變映射經濟結構變遷。2020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企業貸款佔比由63%升至68%,居民貸款佔比由37%降至32%。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佔比由5.1%升至9.3%,消費類行業佔比由9.6%升至11.2%,房地產和建築業佔比由15.9%降至13%。

消費貸款與政策建議

金融總量“有上行”,融資成本“往下走”。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M2、人民幣貸款增速持續高於名義GDP增速,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較大。

專家指出,未來宏觀政策思路更加註重促消費,金融政策的重點是支持高品質消費供給。促消費需要頂層設計,解決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增強居民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供給端關鍵是增加高質量消費品的供給,需要產業政策規劃、財政政策激勵引導,金融政策配合支持。

發展消費金融根本上是要擴大有效消費需求,拓展消費場景,確保消費貸款真正用於支持消費,應當堅持合理適度的原則,銀行也需要通過下沉服務、挖掘客戶、做大蛋糕,保持理性定價,促進消費金融可持續發展。